斩断网络敲诈的“利益链”

01.02.2015  23:33

  中国兰州网2月1日消息  “删帖费用今天不到位,明天价位就上涨”——这条“霸气外露”的涉嫌敲诈信息赫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随即举报信息被记录在案……

  在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一间5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电话声此起彼伏,20台同时能受理邮件和电话举报的电脑24小时不间断处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报送信息。

  1月21日,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部门联合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受理举报的流程如何进行?网络敲诈背后利益链怎样形成?法治大网如何布局?记者近日走访了网信办,并来到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一探究竟。

   10天举报信息超过1500件网络敲诈种类“花样繁多”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专项整治行动开展10天以来,举报中心已接到举报超过1500件,其中邮件举报800余件,电话举报超700件。

  根据已受理的举报线索,这些实施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不法行为,向企业或个人开出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删帖费用。“他们流水化作业,气焰嚣张,有恃无恐。”这位工作人员说,“对不及时交钱的,还要威胁加价。”

  记者调阅了大量举报信息,看到花样繁多的敲诈行为:

  私自开设“国”字头虚假网站。有的网站和个人冒用国家机关或社会行业组织的名义,私自开设以“中国”“国家”等为名头的虚假新闻网站,大张旗鼓报道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业的虚假信息或诽谤报道,索取“宣传费”“赞助费”“合作费”,作为删除相关报道的条件。

  开网店公开叫卖“删帖”。一些网络公关公司开设网站,并通过博客、论坛、微博等互动栏目明目张胆做“广告”,甚至在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开网店,公开叫卖收费删帖。

  以“揭黑”为名进行敲诈。一些不法网站和自媒体以维权、监督、揭黑为名集纳负面信息进行敲诈……

  “当前,网络敲诈、有偿删帖已成为社会的毒瘤。这项行动开展以来,群众举报相当踊跃,现在每天晚上三四名工作人员值班,接受举报。”举报中心主任张成刚介绍说。

  按照举报中心工作流程,他们接到举报后,会第一时间整理分类相关举报信息,并随后向执法部门进行转交。

  目前,举报中心已向执法部门转交有效举报线索492条,其中举报网站集纳或发布负面信息,向企业或个人直接收费删帖的线索133个;举报网站以广告费、合作费、赞助费等为条件,向当事人变相收费删帖的线索109个;举报以维权、监督、揭黑为名,集纳负面信息,涉嫌敲诈的网站及博客账号133个;举报冒用各级党政机关或社会组织名义,涉嫌敲诈的虚假新闻网站、行业网站12个;举报网络公关公司、公关网站、删帖QQ群、个人账号10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