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眼镜业暴利的黑手

05.06.2014  02:31

    李晓霞

    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6家外国品牌、1家台资品牌眼镜镜片企业因操纵镜片销售价格,违法反垄断法,共计被罚款1900多万元,博士伦、强生等大品牌纷纷领罚。目前,这些企业已承诺降低相关产品价格。继白酒、奶粉、金饰之后,眼镜业成为发改委打击价格垄断的新对象。这一消息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从相关反馈来看,赞同者远远高于反对者。原因无他,因为眼镜业和牙科一样,已经成为公认的暴利行业。

    商品生产成本常常被天经地义地列为商业秘密的范畴,但类似的秘密,也为一些暴利行为提供了容身之所。因此其实关于眼镜业的暴利,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从2002年起,中国的各大媒体通过市场调查和民意调查,每年推出10大暴利行业排名。截止到2009年已经有8次报告出炉。其中,眼镜业4次上榜。2008年,搜狐网评选出的10大暴利行业排名中,对眼镜业的描述是,利润多少以“”计算。用概念炒作忽悠消费者,眼镜暴利出现了监管真空,这便是眼镜业内的秘密。

    如今,在更多的人看来,反垄断大棒打向眼镜行业真是大快人心,但要破除眼镜暴利仅靠罚款是远远不够的。眼镜行业的暴利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很多人认同的观点是眼镜出厂时仅是半成品,还需要经过验光、配镜等多个手续和技术加工才能架到鼻梁上,这中间就存在了辗转腾挪的空间,而眼镜行业本身的信息透明度也很低。所以,要破除暴利,除了罚钱外,制定各个流通环节的价格执行标准才是关键!与此同时,其实对于这些暴利而言,1900万元罚单不算重,不过这样的处罚决定或许更主要体现于间接作用,除了刺破“被逮到”的垄断,还有“杀鸡给猴看”,威慑未被罚到、未被发现到的其他垄断行为,并预防新的非法垄断继续产生。用萨缪尔森的话说,就是要“像一柄尚方宝剑悬挂在每一个企业者的头上”,从此限制住类似于眼镜商行使垄断力量的动机。这才是善莫大焉。

    不过话又说回来,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洋品牌眼镜并没有享受我国政府赋予的排他性权利,应该也谈不上控制了关键资源,为什么可以拥有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而且在市场准入方面,眼镜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是那么高,为什么还是会形成垄断价格暴利呢?在这一方面,很多国内企业需要自省——在反垄断法主持公道的福音下,你是去学洋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优点还是照搬洋品牌瞎忽悠的缺点?是挂羊头卖狗肉趟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浑水,还是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做有诚信的良心企业?因为政府不是万能的,罚款也只是一种手段,要想在赢得竞争和长久发展中站稳脚跟,短时间的暴利实际上是最不可取的。

    如今看来,整顿混乱的眼镜市场,当从规范经营秩序、提高准入条件着手,同时削减流通环节,并普及与眼镜有关的常识。如此,鱼龙混杂的眼镜业,方能获得消费者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