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惠民资金的黑手
2012年,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乡罗沟村村支书王付亮领取国家饮水惠民资金50万元后,本应在我村辛东、辛西、小庄、罗西4个组打4个安全饮用水井,可王付亮弄虚作假,将原来村民打的老井在井口上随便修饰一下,即变成“新打的机井”;还有,村民自己挖的水井,王付亮下个小泵就说是他挖的井。即使是他雇人打的井,也没有打出水。(11月24日《人民日报》)
村支书王付亮“虫蛀”惠民资金,用50万元打了5口假井,其警示我们伸向惠民资金“最后一公里”的黑手亟需斩断。
惠民的好政策,被黑手“雁过拔毛”之后,已经面目全非,不出水的假井,谈何安全饮用水工程?这是“农民身边的腐败”,也是惠民政策在落实执行阶段的“最后一公里”上的腐败。惠民资金撒落在“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中央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严重侵害广大群众利益,降低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名言放在用50万元打了5口假井的腐败案上再合适不过。惠民资金在“最后一公里”被堵,为什么村干部胆敢这么做?关键是监管部门对惠民资金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实行有效的监督。上级政府部门只负责拨款,却没有真正重视过资金使用的效率,是否发放到了该发的人手里。
铲除惠民资金“最后一公里”的腐败,斩断伸向惠民资金“最后一公里”的黑手。一是不能放松公共财政资金管理和对使用末端环节的监管。各级政府对惠民资金要专人负责、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对惠民资金操作程序、用途用法、项目内容等及时公开;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惠民资金实行有效监督,对资金管理渠道、分配流程、使用去向、使用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滥用惠民资金的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是,必须加强政务、村务公开,应加强基层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加强对村官的监督,发达的地区农民还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信息,对村务进行监督,一些欠发达或者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广播、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开。只有让村民了解政策,清楚资金流向,才让少数基层干部没有可乘之机。唯其如此,国家的惠民政策才能落到实处,群众才能得到得全实惠。
文/李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