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艺工作纲领发布 将为网络文艺正名立规矩

20.10.2015  11:53

  中国兰州网10月20日消息 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之际,《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19日公布,为“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垒基砌阶、立柱支梁。新华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学者,解读这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深入生活作为职称评定重要依据

  意见说,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衣食父母。意见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倡导”并非强制。为实现引导的目的,意见提出,制定支持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生活的经济政策,健全长效保障机制,为他们蹲点生活、挂职锻炼、采风创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成果展示平台。把深入生活纳入文艺单位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作为文艺工作者业务考核、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扶持网络文艺社群和乡土文化能人

  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在人民,文艺的服务对象是群众。意见提出,制定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落实乡镇文化站职能;扶持引导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演出队、网络文艺社群、乡土文化能人等广泛开展创作活动。

  意见用两个段落阐述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和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繁荣群众文艺的要求、路径、方法。

   扶持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工作

  意见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计划;扶持中华文化基因校园传承工作;重点支持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的青少年文艺创作和推广;推动学校与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和设施共建共享,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素养。

  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于平说,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一方面在于创作优秀作品,一方面还在于传承文化基因。“有什么比文化基因的‘代际接力’更有意义呢?这是我们繁荣发展文艺的百年大计。”

   绝不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

  票房收入、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和发行量等量化指标,其本身是评价文艺作品质量的客观辅助性工具之一。但一旦在这些工具前面加上了“唯”字,天平立刻就会倾斜,价值观就会随之扭曲,文艺就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成为市场的奴隶。

  意见为此提出要将种种“量化指标”与专家评价和群众认可统一起来。“似乎可以说,‘量化指标’是‘群众认可’的一种表现方式,但这种表现更多反映的是即时感应、感官效应、情绪反应。”于平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