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催开文明花-—临夏州永靖县精神文明创建纪实

01.09.2014  20:56

   中国甘肃网9月1日讯 (通讯员 孔维元) 近年来,永靖县坚定不移地走文明创建之路,党政联手,干群同心,上下联动,文明创建结出丰硕成果。自从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以来,该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素质不断提升,造就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道德建设催生“好人”

  农村妇女豆尕女,二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公公及残疾的大姑子;花甲老人孔维春,在紧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数次跳入湟水河救人;社区主任孔培凝,热心公益活动、扶贫济困十几年……翻开永靖“群英谱”,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凝聚着社会正能量,催人奋进。

  “群英”的背后,离不开培育英模成长的“良田沃土”。永靖县大力培育和践行“爱国守法、重商敬业、讲信包容、团结和睦”的临夏精神,并以开展弘扬“临夏精神”主题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县委宣讲团,举办了各种理论讲座、形势报告会、大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组织编排了一批文艺节目,到乡村巡回演出;在县电视台、黄河三峡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了道德模范栏目,深入发掘模范们背后的故事;把树立推广先进典型与关心爱护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对模范予以表彰并解决生活困难问题。道德建设催生出一批先进个人。焦海萍成为“全国敬老助老之星”,豆尕女获评“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崔延科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全省道德模范”称号,陈海菱等5人被评为“临夏州道德模范”,李飞等5人入选甘肃文明网“好人榜”。

  文化雨露滋润心田

  近年来,永靖县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累计投入6亿多元,打造了一批集文化宣传、学习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家园工程。

  黄河文化广场、水景公园、如意公园、生态公园、水电文化博览园等一个个文化生态庭院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县还先后建成了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宣传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17个乡镇文化站,139个标准“农家书屋”、80个村级文体广场。这些文化设施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推进了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节庆活动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承办了两届中华龙舟大赛,连续几年举办吧咪山登山节、宗教文化旅游节、草莓采摘节、红枣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同时,以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广泛组织县文化馆、黄河三峡艺术团、县乡文艺家协会创作编排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将一场场精彩的艺术大餐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据了解,黄河三峡艺术团每年深入乡镇、村社进行巡回展演70余场(次),引导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演出130多场(次)。县图书馆、博物馆对社会全年免费开放,年接待读者和参观人员3.6万余人(次)。

  志愿服务弘扬新风

  永靖县把每年“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和“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活动日”作为全县志愿者集中服务日,组织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社会各行各业中形成“千树繁花”的志愿者服务格局,是永靖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又一特色。该县制定下发了相关工作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紧紧围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小手拉大手─我与家人共文明”、“低碳家庭时尚生活”、“清明节─让低碳与文明同行”、“我是环保小卫士”等主题,在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支教助学、医疗卫生、普法维权、抢险救灾、交通协勤、社区服务、免费接送高考生等方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到目前,全县共成立31个志愿者分站,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000余人,累计开展活动5000余人次。同时,该县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依托县内1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4个省级文明单位、20个州级文明单位和105个县级文明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广泛开展“双联”结对帮扶等志愿活动。

  呵护“花朵”托起希望

  去年6月,刘化中学马宁同学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员”。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的总体战略部署。永靖县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分工》,县文明委召集县妇联、团委、关工委等成员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建立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在全县中小学普遍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祭英烈”、“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等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每年举办庆“六·一”大型文艺会演。建成两所“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区孩子同样的素质教育。同时,全县每年开展以收缴非法出版物、查处“黑网吧”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针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专题讲座、健康热线、维权进校园等活动,深抓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