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让清明节更“清明”

07.04.2015  02:02

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网上祭祀

我市交警瞻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慰问西路军女战士

新华社照片

青城盛事青城盛事

    清明祭祀服务工作是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密切关注、群众十分关心的大事。我市2015年清明节祭扫服务工作紧紧围绕“低碳祭扫、生态安葬”的主题,重点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组织领导、文明祭祀新风尚宣传引导、殡葬执法监督检查、殡葬行风建设等方面工作,确保人民群众清明节安全、文明、有序、和谐。

    相关职能部门24小时值班

    为了确保清明小长假期间的祭扫工作顺利进行,市上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委、市交通委、市安监局、市生态局、市卫计委、市信访局、市南北两山指挥部、市工商局、市政府应急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清明节群众祭扫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明确了负责人和联络人员。领导小组在市民政局设立办公室,安排值班人员,公布电话号码,实行24小时值班。清明节领导小组的成立,使全市上下信息畅通、整体联动,也增强了清明祭扫安全服务保障的合力。

    其中,民政部门加强对各殡葬服务单位、祭祀场所的接待管理服务指导,加强各扫墓点内服务环境的整治工作,督促各殡仪服务单位切实提高火灾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在清明群众祭扫高峰日减少举行大型殡仪告别活动的协调工作;林业、消防、两山指挥部等部门重点加大野外祭扫用火巡查力度,防止因祭扫引发火灾事故;交通部门增开了多条祭扫公交专线,延长了公交运营时间,增加了临时性停车场所;公安部门重点加强了各祭扫点周边道路的交通疏导以及各祭扫场所的秩序维护;城建部门做好通往各祭扫场所的道路设施的维护,确保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道路设施良好,安全畅通;工商部门加强对祭扫点及周边地区殡葬市场的巡查,查处非法丧葬用品,取缔无照经营,对骨灰格位传销或变相传销行为进行查处;城管部门加强对城市规划区内扫墓点周边无证摊贩及占道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协助殡葬执法突出事件的应急处理。其他有关部门配合做好用电、用水、食品、医疗等方面的安全服务管理工作。

    文明祭扫生态安葬

    为了倡导文明祭祀,我市利用清明节群众集中祭扫的有利时机开展清明节主题宣传月活动。据悉,宣传月活动以“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为主题,以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现代殡葬新风尚,营造清明节良好舆论氛围为主旨,大力宣传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的现代祭扫方式;推出“鲜花换纸钱”、“时空信箱”、“思念墙”等祭扫方式,引导群众文明低碳祭扫,树立移风易俗的祭扫新风尚;利用各类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烈士纪念活动,弘扬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作用,有效增强主题宣传月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掀起了殡葬改革宣传的新高潮。

    同时,各县区、殡葬服务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街道、辖区单位的展板、宣传栏进行广泛宣传。各殡葬服务单位、各公墓根据实际自行制作横幅,悬挂于墓园大门及祭扫群众集中地。宣传横幅主要以平安清明、文明祭扫、低碳环保、安全和谐、移风易俗、优质服务等内容为主。

    全面开展祭扫安全隐患大排查和执法检查工作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加强节日期间祭扫场所的安全保障和规范服务,我市还重点检查了各祭扫点安全防控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应急救助服务点设置情况等,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祭扫高峰期祭扫场所、关键区域的巡查值守,严密防范殡葬服务场所踩踏、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及时关注舆情,妥善处理群众对殡葬服务单位的投诉,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据悉,全市开展殡仪服务单位执法督导检查主要针对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多、街道乱摆乱挂、乱设销售摊点、沿街兜售殡葬用品等问题。

    首席记者李晓霞

    今年清明期间我市各墓区共接待祭扫人员百万人次

    鲜花祭扫方式成主流

    【本报讯】平安清明文明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市各墓区共接待祭扫人员百万人次,据殡葬事务管理办公室介绍,今年我市清明祭扫整体情况平稳,错时错峰祭扫的市民增多了,鲜花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成为主流。

    据了解,今年我市清明集中祭扫接待工作从3月20日开始,3月21日、22日、28日、29日的两个双休日以及4月5日为祭扫高峰。截至5日,兰州市殡仪馆和市属龙凤园公墓、天桥公墓、南山故园、金西陵园、松鹤园公墓,共接待祭扫市民54万余人次,全市共接待100余万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

    据介绍,清明节前两周的祭扫群众多为本地人,4月5日清明节当天,祭扫群众明显减少,多为清明小长假期间外地回兰人员。与此同时,3月份起,我市中小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各级机关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兰州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并参观了兰州战役纪念馆、甘肃抗战纪念馆等。

    据清明期间采访得知,今年我市错时错峰祭扫的市民明显增多,还有不少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前往公墓区的车辆有所减少,道路通行状况较为通畅;同时,鲜花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成为主流,祭扫市民手中的纸钱、鞭炮等传统祭祀品悄然变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鲜花,一些公墓区的清洁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两年明显感觉到焚烧纸钱的人少了,鲜花越来越多了,这让他们的清扫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

    另外,兰州市殡葬事务管理办公室也在清明节期间对市内15家经营性骨灰公墓进行安全督查和殡葬执法专项检查,对无购置、摆放消防器材以及未悬挂物价部门批准收费价格文件等公墓进行现场整改,蹲点检查非法运尸车辆等,保障了清明期间全市殡葬服务市场安全规范有序运行。     记者吕晟君

    缅怀革命先烈祭扫烈士墓

    妇联

    组织慰问西路军女战士

    【本报讯】2015年4月3日下午,由兰州市和城关区两级妇联组成的慰问团来到红山根,看望慰问西路军老战士牟炳贞老人。牟邴贞老人今年93岁,是我市目前唯一健在的西路军女战士。在牟炳贞家中,慰问团一行和她一起拉家常,听老人讲述革命历史,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纪念西路军坚持革命、不畏艰险,为党的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

    在大家的簇拥下,满头银丝、精神矍铄的牟炳贞老人忆起当年的往事,感慨万千,她向大家讲述了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甘为革命事业献青春、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首席记者李晓霞文/图

    交警

    敬献花篮瞻仰烈士陵园

    【本报讯】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弘扬革命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4月2日上午,河北交警大队、东岗交警大队组织民警、协警前往兰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并向先烈敬献了花篮。在纪念碑下,民警们重温入警誓词,激发了全队干警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随后参观兰州战役纪念馆,聆听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深切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首席记者葛强见习记者陈秋雯文/图

    草场街社区

    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

    【本报讯】清明节是市民们祭祖、缅怀先贤的传统节日。在三天的清明节假日里,草场街社区在草场街街道的倡议下,积极响应城关区文明委提出的“缅怀先烈、慎终追远、低碳节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倡导文明祭祀,保护生态环境,开展了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据介绍,从上周末启动该主题活动以来,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及部分居民、群众纷纷通过网上献花和留言、鞠躬祭奠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每个人在寄托哀思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将继承先烈遗志,以掀起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记者杨晟途实习生李红旭文/图

    清明老习俗——

    城隍爷“出巡”青城古镇

    【本报讯】又是一年清明节,青城古镇迎来了自春节后最热闹的一天,一年一度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型民俗活动——“城隍出府”在青城古镇城隍庙隆重举行,这也标志着2015年青城古镇文化旅游正式拉开序幕。这一天,督城隍爷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中,乘轿出城隍庙到古镇内各村巡视办案,除暴安良,赏善罚恶,寓意铲除世间不平之事。沿途善男信女、老老少少争先恐后跪在轿子下面,虔诚地等待隍爷从自己身上越过,名曰“过关”,祈求驱除身上的晦气,祛病消灾,保佑全家幸福安康。

    “城隍出府”是一项青城特有的民俗活动,每年的清明节前一天都要举办,每次出巡时,轿有三顶,各不相同,督城隍的轿身为黄色,轿夫穿黄色的衣服,且必须是青城镇的人才能做都城隍的轿夫;皋兰县隍爷的轿身为蓝色,轿夫身穿蓝色服装。金县隍爷的轿身为绿色,轿夫穿绿色服装。届时,鸣铁炮三响,一人身背印架,上置令箭,前行,后众衙役鸣锣开道,四长号齐鸣,道教徒列队奏乐居中,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林立,飞龙旗、飞虎旗猎猎,“回避”、“肃静”大牌高举,皋、金二县轿居前,城隍爷金轿居后,后竖一“敕封忠烈公”长方形旌旗,旗后一人背大印,带上方宝剑,出行队伍长约里许,浩浩荡荡,威严肃穆,经前街,出东城门,沿东西街过东栅门,经马路巷,越南栅门至崇兰山城隍行宫。次日上午举行盛大祈福活动,后沿原路回府,回府规模和出府一样。“城隍出府”民俗活动已和青城小调一起被收录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首席记者李晓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