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提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12.06.2014  16:06

中国环境报讯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日前在贵阳市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让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重要思想落地生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会上指出,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贵州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生态环境基础依然脆弱,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赵克志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要突出抓好4项重点工作:一是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要向石漠化发起总攻,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用3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现有1042万亩宜林荒山的绿化,用3年多的时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走廊绿色通道建设。大力加强城市和工业园区的绿化,建设生态城镇,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对自然湿地和重要人工湿地资源的保护,全面推进草海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二是按照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的要求,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加快培育以大数据产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产业、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遵循山地经济规律的现代高效农业、新型建筑业和建材产业。

三是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集中处理。坚持控新治旧,分两步走加快解决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第一步,用9年时间,实现全省主要固体废物零增加,当年产生的固废当年全部实现综合利用;第二步,再用9年时间,全面消化多年来的固废存量。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绿色低碳科技研发,着力打造集研发、应用、成果产业化、产品商业化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科技产业链。

四是抓住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重点领域,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今年要围绕13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表、工作量、路线图和责任人,全力抓好具有示范性、能够破解当前发展和保护难题、具有先行意义的各项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划定生态红线,严格用途管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时公布水、大气监测数据及排名。

赵克志要求,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不断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督查和巡查,对环境质量下滑或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要严格问责。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在讲话中指出,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贵州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抢抓机遇、抓好项目化落实、加大组织实施力度,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有效模式。

陈敏尔强调,良好的生态是贵州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竞争优势。要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全局、从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深刻认识到抓环保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产业、就是抓经济。要下大决心治理水环境,狠抓重点流域环境整治、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下大决心防治大气污染,抓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下大决心解决废渣问题,加快推进工业废渣整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固废综合利用。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解决贵州省环保设施不足的问题。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六个一律”专项行动,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加大环保体制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赤水河流域改革试点、第三方治理改革试点和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所有副省长均在会上作生态文明建设发言。全省各市(州) 、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贵安新区通过电视直播形式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