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做客“金城讲堂”(图)
原标题:“兰州和我家乡都喝黄河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做客“金城讲堂”讲述中国故事
9月17日的金城之夜“星”光璀璨。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化兰州·全民共享”公益项目系列活动《金城讲堂》在黄河之滨的兰州音乐厅开讲。本次讲堂特邀著名作家、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主讲,莫言以《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为主题,让兰州市民零距离享受了一场精神饕餮盛宴。短短的两个小时,不善言语的莫言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儿,阐述了作为作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娓娓的细语中,市民们沉浸在这个充满故事的夜晚。
“母亲河穿城而过,给予了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美丽”
夜晚的黄河静静流淌,兰州音乐厅内聆听的市民心间文化泓泉也在流淌着,他们在近距离倾听世界的中国故事。
当晚8时,在市民的期待和掌声中,身着整洁西服的莫言款步走上了金城讲堂的讲台,向台下的观众打完招呼后,开始了演讲。
静水深流中,莫言坦言,30年前他曾来过兰州,那时的兰州和现今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一到兰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美丽的兰州,现代化的建筑,尤其是黄河两岸如画的美景更是凸显了其魅力。莫言缓缓地说,与曾经的兰州相比,现在这座城市美丽和高贵。“我认为,有河流穿过的城市是有灵性的,兰州母亲河穿城而过,给予了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美丽。”此时莫言先生风趣地说,兰州和我家乡喝的都是黄河水。希望上游的人节约用水,给下游山东人民留点儿。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话,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掌声不断,喝彩声更是不断。
大师毕竟是大师。现场聆听的李先生说,莫言的开场白很接地气,引人入胜,没有过多的客套,和兰州人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
黄河依旧东流,莫言的演讲也在继续。音乐厅外,灯火灿烂;音乐厅内,热情洋溢。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生的历程和精彩。
作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作家要有像建筑设计师一样的想象力和结构感。演讲中,莫言真诚地说,“讲述中国·对话世界”这个题目太大了,不知从哪里讲起。在回忆着自己几十年的写作之路,说“过去几十年来都在努力写作,当时并没有想到自己通过写作在讲述中国故事,更没想到外国读者读的时候会把这些文字当作特定的反应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来看。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用来描写和歌颂的故事可谓是汗牛充栋,现在更加意识到作为作家需要认真思考怎样讲中国故事,生活在当代的作家应该向历史寻找素材。
中国故事应该怎样讲?莫言给大家传授了两个秘诀:一是应该讲什么,讲历史、讲现实、讲城市,甚至是讲村庄讲个人,要从自己熟悉的人开始讲起。其次,作为一个职业写作者,要不断地深入生活,应该跟当下的生活深入下去,精准地体验生活。
莫言说:“长篇小说像独特的建筑物一样曲折有致,要有建筑家的想象力和结构感。”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职业作家要使自己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就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小说最早作为口头文学存在,每个人都是故事的讲述者。小说还要表现物质背后人心的变化,这需要作家刨根问底,才能去写作。
“写作最终完成的任务和目的是不变的,那就是对人性的描写。”莫言语重心长地说,一部作品能引发感情的共鸣,就是描写了人类共通的人性。他年轻时读很多外国文学名著时,但在读的过程中会忘掉人物的生活背景和国家,鲜活地就像身边熟悉的人,甚至就是我们自己,这就是写到了人性的共同之处。
反映当下这个时代需要更年轻的作家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作为作家如果不想被时代所抛弃,不让自己的创作思维枯竭,就要和当下的生活保持联系,多和年轻人交流。莫言说,每个时代,应该有那个年代的作家。写50后,应该是我们50后写得好。写80后、90后、00后应该是同时代的作家更准确。
莫言若有所思地说,过去我在农村生活,当然要写农村,但是即便要写当年的农村,还得了解当下的农村。莫言还笑称自己年轻时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之所以敢那样说,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创作慢慢枯竭。想要描写当下的年轻人困难会越来越大,随着年代的不同,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代沟。未来我这样的作家,也要向年轻人学习,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年轻人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和我们这一代不一样了,梦想似乎也不一样了。我做梦会梦到高粱、庄稼和玉米地,现在会梦到穿越和漫画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年轻人的了解越少,创作越枯竭,所以老作家要放下身价,向年轻人学习。当面对丰富的社会,想要无所不知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歇息和体验生活也要“精准”,要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点扎根下去,这样才能驾轻就熟。
很多人都在问,莫言现在写些什么?莫言笑了笑说,我手里半成品好几个,哪个先写完也说不好。我只有减少社会活动,安心写作。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写完了不能让人笑话。 (首席记者田小东记者赵武明华静文/图)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