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助推兰州率先跨越发展---传承华夏文明打造绚丽金城

14.01.2015  15:09

  自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启动以来,全市上下立足兰州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以创新的视野和思维谋划发展蓝图,通过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化精品、建设便于群众参与的公共文化阵地、培育完善文化市场等多种方式,力求全力推进各方面工作平稳快速发展。

  2014年,我市紧紧围绕省委“3341”项目发展战略全面启动了兰州市华夏传承文明创新区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加快兰州率先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与兰州的发展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兰州建设成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去年,凭借着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我市在着力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大力培育和繁荣农村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市文广局局长韩德才告诉记者:“实践表明,无论是都市百姓还是乡村,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更高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核心目标。

  2014年7月,“八办”纪念馆甘南路旧址维修及展览提升项目全面完成,新的基本陈展《巍巍祁连——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事迹展》和《营救西路军原状陈列展》全面完成,并于8月26日与兰州战役纪念馆新展、“红星照耀中国”主题展馆一同对外开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兰州市民和观众中掀起了重温红色记忆、铭记党的历史的参观热潮。

  市博物馆馆舍改造及展览提升项目、综合展示楼重建工程已于去年6月正式封顶,正在进行仿古大屋面的建设及楼内砌筑工作,其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工程已顺利、严格地完成了招标,目前拟定合同正在评审中心评审,2015年将完成全部工程,新展全面对外开放。

  此外,我市共有300个贫困村,从2013年起,与每年1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同步,两年来我市已建设200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同时,还积极推进了“乡村舞台”建设,2014年共计完成344个行政村的“乡村舞台”建设任务。国庆期间,组织25个试点村乡村舞台艺术团进行了文艺汇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乡村舞台秀”集中展演,得到了省“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2014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纲要。据了解,目前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并在创新中不间断面向全社会开展了各类活动,全面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八办”纪念馆积极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共接待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参观逾30万人次,我市2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积极提升展览、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截至11月中旬,已创造了接待观众逾百万人次的好成绩。

  此外,在市文物局举办的全市第三届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培训、比赛活动中,165名专业讲解员的集中“练兵”展示了我市文博行业蒸蒸日上的行业面貌;市图书馆创新开展了第十届兰州读书活动,期间举办了“我最喜欢的百部正能量好书微信荐书”、“首届兰州市青少年‘魅力语文’大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全年共接待读者23.5万人次,借阅量33.2万册次,举办展览28场次,举办视频讲座、名家讲座50场次;兰州画院举办了“寻梦敦煌——2014甘肃中青年女画家提名展”等展览,积极组织参加由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展”,并有3人作品入选国展;市文化馆加强对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和引导,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举办了第五届“舞台精品奉献社会”新年演出月活动、第十二届春节文化庙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参观和参与的城乡群众300余万人次。

  市文物局副局长陈世忠说:“随着群众学文化、掌握艺术技能、自办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有效地利用文博场所、文化场馆、艺术交流活动搭建起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的平台。同时,通过积极推动平台的良性运作,在不违背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开拓思路探索服务功能的拓展、转变,进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土文艺精品辐射力全面提升

  2014年,本着“节俭办会、突出特色”的原则,我市先后成功举办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宣传展示了兰州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提升文艺精品文化辐射力方面,我市还不断加强了对舞台精品剧目《大梦敦煌》、大型鼓舞乐晚会《鼓舞中国》修排提升,使之更具艺术感染力。

  此外,市画院还继续举办了“大河魂·2014兰州画院美术作品年度展”。同时,相关文化部门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导向,努力繁荣文艺创作演出,改编创排了秦腔剧目《夏雪》,并在第七届中国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上获得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及个人单项“优秀特别表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导演奖”四个奖项;组建兰州芭蕾舞团并成功举办了首场献礼国庆专场演出,为营造城市高雅艺术氛围、丰富市民的艺术文化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文广局党组成员、市文物局局长赵中东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还先后举办了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村级文化骨干、‘乡村舞台’负责人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文化服务水平。同时,我们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和谐兰州杯’小戏小品征稿大奖赛暨小戏小品创作培训班,从多方位努力培养、发现了众多新一代专业人才,而这项活动也已成为我市具有一定规格和水平的文化品牌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业内都有较高知名度。

  借力科技旅游助推我市文化产业升级转型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繁荣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因此,借力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结合以快速发展的模式成为我市整个文化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举措,也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在2015年得到强力推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市文广局副局长朱秀红说。据悉,2014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了增加值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相关部门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多措并举,文化产业实力日益壮大。

  记者了解到,市文广局去年积极参与配合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兰州都市文化产业区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凝炼提供了46个产业项目的重要材料。同时,还从负责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工作角度出发,对指标分解、项目建设、产业统计、服务企业等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安排和推进,完成了《完善民营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政策机制实施意见》、《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

  截至目前,全市74个年度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中已开工项目为53个,累计完成投资92.14亿元。其中,青城古镇、仁寿山生态文化景区、河口历史文化街区、什川生态旅游景区和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飞天文化产业园、李家庄画家村等文化旅游景区、产业园区项目进展良好,已初具规模;凝炼启动了兰州红色文化旅游、华夏收藏文化博览园、华夏文化宫、锦绣丝路等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进展顺利;主导实施了兰州华夏青瓷博物馆、兰州天龙大剧院、文化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等文化产业项目,华夏青瓷博物馆预计年底前可以封底,其余两个项目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朱秀红介绍,去年市文广局不仅积极协助企业做好了中央、省文化产业项目、资金和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还自主开展了对全市重点文化企业的上门拜访工作,多次走访读者集团等9家文化类服务业限上企业,共走访各类文化企业20余家。同时,还积极指导文化企业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升级转型,其中兰州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了我省首部本土文化原创动漫系列片《敦煌传奇》,甘肃兰科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秀宝商城等专业化文化艺术品电商平台。此外,为了帮助企业开拓文化产品市场,相关部门组织了我市21家工艺美术品销售、生产企业参加了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展销特色工艺美术品37种,签订意向订单82万余元,圆满完成了我市工艺美术业在国际级专业展会上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