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朱相林建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推动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中国甘肃网1月28日讯 (本网记者 杨亚楠)在1月28日下午召开的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朱相林就推动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作出了建议。朱相林称,近年来,位居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尚处于“弱”、“小”、“散”的状态,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企业较少,文化旅游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势头尚未形成,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
制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挖掘利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朱相林建议,要紧紧抓住省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根据国家各类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指导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战略,编制发展规划,明确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建立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为今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性资料。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加快各类博物馆建设步伐,扩大对各类展馆的旅游宣传,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休闲健身场所,开发艺术文化休闲等新兴项目,促进传统旅游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转变。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战略
朱相林提出,要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甘肃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是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味和整体形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甘肃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软硬件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涵,全面提升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全力抓好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
朱相林提出,要紧紧围绕甘肃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借助省内外旅游宣传平台,在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主要客源地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宣传推介营销活动。实施品牌形象工程,提高文化旅游商品的系列化、品牌化,不断拓宽旅游产业链条。加强同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的合作,有效整合河西五市的宣传营销力量,走出去开展营销活动,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旅游宣传网络,不断提高甘肃旅游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