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对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进行预鉴别

28.05.2014  20:01

 

      201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将我省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以下简称二期项目)纳入利用世行贷款2014-2016财年备选项目规划。二期项目涉及白银、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6个市(州)的12个景区,估算总投资12亿元,其中世行贷款1亿美元。

      2014年3月23日至4月5日,世行东亚太平洋区中国蒙古可持续发展局任务团团长游济,率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专家,对我省二期项目进行了预鉴别。预鉴别期间,世行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及省文化遗产项目办召开了二期项目预鉴别工作座谈会。省文化遗产项目办就世行关注的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领域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向世行专家做了专题汇报,并对一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二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遴选原则、实施范围、建设方案、预期效益和机构设置进行了详细汇报。为全面了解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现状及二期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投资的合理性,世行专家利用9天时间赴定西渭河源、宕昌官鹅沟、康县阳坝、平凉崆峒山、庄浪云崖寺、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景泰黄河石林、永靖恐龙地质遗迹8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景区从业人员、社区居民、游客代表进行了交流讨论。

      世行专家一致认为我省文化遗产一期项目总体进展较快,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基本符合世行对工程进度的要求。世行专家还认为,陇东南地区积聚了农耕文化、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文化资源丰富珍贵、个性特征鲜明独特,但由于各级财政困难,投入不足,部分文化遗产濒临灭失,亟需抢救性保护,加之陇东南地区人均收入居全省之末,只有通过“还欠账、补短板、提质量、扩规模、惠民生”,积极发展旅游业,才能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促进陇东南地区可持续发展。因此,世行原则同意我省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围绕“一带三区”工作布局,在陇东南历史文化区实施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

      根据世界银行对贷款项目预鉴别阶段的工作要求,世行专家对我省做好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二期项目设计要与全省旅游、文保规划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紧密衔接;二是加强对文物资源的挖掘和文物价值的研究,引进国际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手段,对文化自然遗产进行适度开发、充分展示;三是引进一流的设计团队,所有建筑设计应符合当地文化特点,注重与周边景观风貌保持协调一致,旅游产品开发要有差异性;四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成功实施一期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景区运营及资产管理;五是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前期工作费、征地拆迁费、监理费、招标代理费、部分工程建设费须由国内资金解决;六是强化机构能力建设,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和具有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专家参与二期项目设计、实施等,创新项目管理手段。

 
世行贷款甘肃文化遗产二期项目预 鉴别工作座谈会会场

 
世行专家现场考察

 
世行专家现场考察

 
世行专家现场考察

 
世行专家现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