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牵手金融 影视制作也有大信用

10.06.2014  10:53

 为期三天的“第8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昨日于本市梅江会展中心落幕。作为本届“融洽会”的重要板块,“首届影视文化投融资论坛”全新亮相,吸引了不少国内影视公司和 金融行业 人士的参与。影视公司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如何与金融机构联手争取双赢?为此,记者走访本次影视文化投融资论坛一探究竟。

  在本届影视文化投融资论坛上,本市多家影视公司都铺开展台,向来自国内外的近700家银行和投资人宣传企业的项目和作品。在会展中心N2馆的展示区,记者发现 天津 春天影业展台格外醒目,不少参展者在展台前驻足,观看企业简介以及公司出品的新剧《妻子不设防》片花。春天影业董事长 张爱华 在现场告诉记者,因为公司已经完成和即将启动的新剧阵容强大,前景极为看好,因此吸引了不少银行和投资人关注,“我理解本次论坛传递的一个主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关照,做文化产业不仅仅要懂本领域,还要懂金融。如果在投融资的环节上不畅通,既无法为企业保驾护航,文化更无法做到产业化,传播优质的文化作品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在展厅内,不少投行人士在寻找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然而要做到真正的资本对接,则需要双方进行深入的了解,最终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完成文化影视的投资。影视剧投资在本市文化产业界尚属“新课题”,而在2010年,上影英皇就通过将电视剧《神话》的播映权质押给 中国银行 ( 601988 , 股吧 ) 上海 市分行,由此获得450万元贷款授信,用于大剧《金枝玉叶》的拍摄。经过近年来的试水,播映权质押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影视公司的投融资领域,一方面,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这也成为投资机构衡量影视企业实力和口碑的“试金石”。本次展会上, 大连银行 和平支行行长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大连银行早在2011年就通过播映权质押的方式,为天津春天影业放出高达165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而这也是大连银行在全国施行的有关文化产业贷款的“第一单”,亦在天津文化产业投融资领域开创了先河。

  以播映权质押的方式投资文化影视产业,无疑对于影视产业出好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因其包含了“需求不确定”“版权”“市场”和“播映权变现”等风险因素,慎重筛选优良客户也就成了重中之重。宋刚向记者阐释了银行选择春天影业作为投资对象的原因:“银行对于影视产业的投资尚在摸索阶段,这体现了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加深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我们对春天影业进行信用放款,缘于企业负责人张爱华之前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操盘和成功的市场运作经验,此外,公司一直在拍摄有质量、有影响力、接地气的作品,我们对于这种贴近生活的影视作品十分看好。影视剧拍摄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金融机构除了评估影视公司的硬性指标,其企业文化、企业团队成员的工作精神也会被作为"软件"被衡量。春天影业专业的工作态度以及张爱华先生的敬业精神也是我们十分看重的。他对事业倾注的心力和一腔热忱,让我们对天津本土影视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