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的“软实力” ——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十大”报告体会之四

20.05.2015  12:53

        池子华

“十大”报告强调文化建设,并把“加强理论研究,加大红十字文化传播力度”作为未来五年的中心工作之一,以红十字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品牌打造为抓手,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认识上的一次新的飞跃。

“三结合”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如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十大”报告给出指导性意见,包括文化传播方式的“三结合”——把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宣传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与推进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组织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与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巩固和建立若干研究基地;加强品牌管理,拓展红十字文化传播渠道,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一批宣传品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文化建设是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也是未来五年工作的“核心业务”,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计划如何“落地”,要靠全系统共同努力。从总会层面上说,笔者建议上马几项“重点工程”,如组织编写《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创建红十字学院、创设红十字历史博物馆、摄制纪录片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等,凝聚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灵魂。

记录历史   编纂红十字运动通史

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10年的风雨历程,是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团体,堪称“百年老店”。110年来,中国红十字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进中国红十字运动可持续发展,繁荣红十字文化事业,有必要也有条件启动这项文化建设工程,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人力、资料,组织攻关,力争3到5年时间完成这项标志性成果,全面再现中国红十字会110年辉煌。

人才培育   创建红十字学院

专业的红十字人道工作者队伍是中国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如果能够创建一所红十字大学,对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无可限量。

创建大学是长期目标,而在此之前,不妨与研究基础较深厚的高校合作,创建红十字学院,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文化传播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苏州大学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依托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成立的红十字文化研究基地等,就具备这样的条件。

启迪未来   创设红十字历史博物馆

被誉为“中国唯一、世界首个”中华慈善博物馆即将在南通开馆,这是中国慈善文化建设的“大手笔”,值得期待,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发展及辉煌成就,亦成为中华慈善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但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红十字会的历史只能是“一笔带过”,不能给人留下全息印象。目前全国有各类博物馆近4000座,唯独没有红十字历史博物馆,这与中国红十字会较为悠久的历史极不相称。

创建红十字历史博物馆,理应成为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在于珍藏历史、启迪未来。透过这扇窗,可以让公众了解红会历史,感悟中国红十字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与辉煌业绩,传播红十字文化,也可以建设成为中小学生国际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基地,使博物馆成为红十字事业新的公益品牌。

弘扬人道   摄制大型纪录片

中国红十字会110年的历史发展,多彩多姿,应该有一部大型纪录片,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道光辉。总会曾与央视合作拍摄了4集纪录片《从心爱,中国红》,但最后因故暂停,令人倍感遗憾。

无论从文化建设,还是从人道传播角度来看,中国红十字会都需要类似题材的纪录片,对中国红十字运动的曲折历程进行立体呈现。拓展传播渠道   开展征文活动

中国红十字会最早开展征文活动是在1913年。当年10月14日至24日,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会员集资征文社举行征文活动,题目分别为“南京被劫记”“赈抚善后策”“中国红十字会创办十年其成绩以何时最著、近来会事发达一日千里试说明其理由”。1401人参加征文,当年11月10日出版的《申报》公布了获奖名单。此后,类似征文活动成为常态。

近年来,江苏省红十字会、山东省红十字会等地方红会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如果由总会牵头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效果会更为理想。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大规模征文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可以有效拓展红十字文化传播渠道,增强“软实力”。

总之,软实力、硬实力“软硬兼施”,双轮驱动,才能高质量完成“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目标,其中文化建设尤其不能忽视,这是红十字会事业的永恒主题。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