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

25.03.2015  17:37

  

历史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7000年前起到大约400年前,南岛语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后、陆续的漂流到台湾来,成为目前所知台湾最早的居民。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艺术

   布袋戏

  由于戏偶的四肢是用布缝制而成,形状酷似布袋,民间称之为布袋戏。在台湾,布袋戏又称掌中戏,是我国传统的地方戏剧,起源于福建泉州,自明末清初随闽粤移民传入台湾,几百年来逐渐成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备受台湾同胞的喜爱。

  台湾布袋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在故事内容上,台湾布袋戏多取材于我国古老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著名的剧目有《西游记》、《廖添丁传奇》等。演出时,台上手艺高超的艺人们则在幕后,一面用手熟练地操纵戏偶,表演各种细腻的动作,一面还要模仿各种人物声调,绘声绘色地叙述剧情,其中既有引人入胜的道白,也有典雅婉转的清唱,时而还插入一些幽默有趣的语言,配合着后场悠扬的音乐,一个个雕刻精美的戏偶,活灵活现,逼真传神。戏台虽小,却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善恶美丑。

   台湾民谣

  大约在16世纪初随闽南移民传入台湾,大致可分为童谣、情歌、劳动歌、生活歌、故事传说歌、习俗歌、劝善等。在台湾,童谣的流传极为广泛,也是民间所喜爱的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崇拜植物

  由于台湾地外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一些树龄达百年以上的老树,被人们看作是“神木”,当作神灵来崇拜。对树神的祭拜形成一般都比较简单、随便。百姓们对树神的祈求多是祈安求福、求治病或保丰收。

  

环境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适宜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因此岛上大部分土地都覆盖翠绿的森林,有“海上翠微”之美誉。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民族

  台湾原住民分为阿美、泰雅、卑南、布农、排湾、达悟、鲁凯、邹族、赛夏、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及撒奇莱雅等13大族群,们常常藉由祭典、仪式、歌舞、竞技等来表达对天地鬼神的崇敬。如阿美族的丰年祭、赛夏族的矮灵祭、布农族的打耳祭、卑南族年祭、达悟族飞鱼祭等,都极富特色,很具观光价值。

  原住民活动

  战祭

  战祭(Mayasvi玛雅斯比)是邹族部落中最神圣的祭典,早年依征战及狩猎的情况择期举行,如今则明订于每年国历2月15日,由达邦及特富野二社轮流举办,固定于男子聚集会所(库巴)举行。其主要供奉征战之神,即战神和司命神,除向其祈求战力外,也藉此求得神灵的庇佑,并含有激励族人士气的功用。

  丰年祭

  丰年祭是阿美族人最盛大的活动,于每年7、8月间举办。丰年祭中常见的祭典仪式包含有成年祭、迎宾舞、丰年舞、耕种舞、捕鱼祭等,整个过程包含迎灵、宴灵和送灵三阶段。

  打耳祭

  打耳祭是布农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约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举行;祭典主要分成狩猎、射耳、烤猪肉、分猪肉、猎枪祭、夸功庆、成巫祭等几个主要活动。

  矮灵祭

  矮灵祭是赛夏族最重要的一项传统祭典,2年一小祭,10年一大祭,约在农历10月15日左右农作物收成之后举行,为期4天3夜。整个矮灵祭分为告灵、迎灵、会灵、娱灵、送灵等几个主要仪式,其中尤以迎灵最为神圣,只容本族参与(一般游客只能参加会灵及娱灵两种仪式)。

  

节日

  传统节庆春节、端午节及中秋节为三大主要传统节庆。而元宵节也非常受重视,有关它的庆典特别多。一般除了祭祖、猜灯谜、吃元宵汤圆外,最热闹的要属“迎花灯”及“放天灯”了!“放花灯”最热闹的要属“台湾灯会”、“台北灯节”、“高雄灯会”。而平溪老街会在元宵节期间举行放天灯仪式,将心愿写在天灯上,点燃天灯传递美丽心愿。另外,台南的“盐水蜂炮”也是元宵节当天的重头戏。

  

宗教文化

  台湾宗教信仰十分普及,教堂寺庙遍布,信徒众多。佛教与道教为台湾两大宗教,此外基督教、天主教也拥有不少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