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出台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制度推动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18.06.2014  13:13

      近日,兰州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兰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了前置审查的范围,针对政府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和乡镇规范性文件分别设置不同的前置审查程序。明确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为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工作。同时,《规定》将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制度同全市已经实行的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进行了紧密对接,使两项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统一”制度来有效保障和促进前置审查制度的落实。《规定》还明确了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的内容、前置审查的时限、审查意见的提出和运用等内容。《规定》目的清楚、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概念准确、程序科学、要求具体,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对全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创新和突破。
      《规定》的出台,对于延伸和拓展规范性文件监管的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规范性文件违法违规问题,严格杜绝“问题”文件出台,提高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

附:兰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规定

兰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维护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兰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有效期制度的通知》等
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关机构和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等,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市政府规章、制定机关就人事、财政、监察、审计等事项制定的内部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等除外)。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是指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在提交本级政府有关会议审议前,须经本级政府法制机构预先进行合法性审查,政府、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印发前须经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后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
      第五条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应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在上级政府法制机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级政府、本级政府所属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工作,并对下级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维护法制统一;
      (二)权责相一致;
      (三)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第七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工作的领导,并纳入依法行政和效能考核范围。
      第八条 下列机构不得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一)临时性机构;
      (二)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三)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
      (四)受行政机关委托执法的机构;
      (五)议事协调机构。
      第九条 前置审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2份,并按顺序装订成册(同时报送有关材料的电子版):
      (一)提请前置审查的公函;
      (二)印发通知;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
      (四)起草说明;
      (五)起草单位法制机构的初审意见(注明起草单位法制机构负责人姓名和手机号码);
      (六)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情况;
      (七)制定依据(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
      第十条 前置审查程序:
      (一)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以政府或政府办名义下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程序:
      1、起草单位应认真调查研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由本单位法制机构初审,经本单位有关会议集体讨论通过,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形成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
      2、按有关规定报送本级政府,经本级政府办公厅(室)领导、政府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送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3、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由送审单位进行修改完善后提请政府有关会议审议;
      4、经政府有关会议审议通过后报政府有关领导签发;
      5、报政府法制机构进行统一编号、统一登记;
      6、报政府办公厅(室)进行登记、编制政府文号后送政府文印机构印制。
      (二)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以政府部门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名义下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程序:
      1、制定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由制定部门法制机构初审,经部门有关会议集体审议通过,主要负责人审签后,形成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送审稿;
      2、 报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后进行统一编号、统一登记,并出具《行政规范性文件准予登记通知书》;
      3、由制定部门进行登记、编制部门文号后送部门文印机构印制。
      (三)乡(镇)政府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经乡(镇)政府法制机构初审,有关会议集体讨论通过,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形成送审稿,报所属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统一编号、统一登记后方可印发。
      第十一条 政府法制机构收到送审单位报送审查的材料后, 应在5个工作日内初审并作如下处理:
      (一)对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且材料齐全的,应当受理审查;
      (二)对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但报送材料不全的,应当出具《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补报材料通知书》告知送审单位按要求补报材料。在送审单位补全所需材料后,政府法制机构受理审查;
      (三)对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不予受理审查,并出具《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不予受理告知书》告知送审单位;
      (四)对于起草质量差,不符合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要求的,退回起草单位重新起草。
      第十二条 前置审查期限:
      (一)政府法制机构受理审查后,一般应该在1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送审单位;
      (二)审查的期限从政府法制机构受理审查的次日起计算;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或召开论证会、听证会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
      (四)对争议较大、内容复杂,或者涉及其他重大复杂问题的,经政府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审查时间。
      第十三条 经前置审查,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省、市其他有关规定不一致,或者在理解上有严重分歧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指导起草单位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或者召开相关单位、行政相对人以及法学专家等参加的论证会、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后修改完善。
      第十四条 政府法制机构进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需要进行调查、论证、提供相关材料或说明情况的,起草单位应当予以配合;需要征求其他部门意见的,有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反馈,超时视为默认。
      第十五条 政府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前置审查后,应当根据下列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一)规范性文件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制定主体、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应提出审查通过意见或者给予统一编号、统一登记;
      (二)内容基本合法,但结构不合理、存有法律常识性错误的,要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三)对违法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收费项目,或者变相限制行政相对人权利、增加行政相对人义务事项的,要提出明确的取消或修改意见;
      (四)对制定条件不成熟,或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的,应提出暂缓制定或不予制定的意见。
      第十六条 送审单位对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审查意见之日起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辩意见,达不成一致意见的,由政府法制机构提请本级政府裁决。
      第十七条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通报制度,通报结果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政府法制机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纠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在依法行政工作和效能工作考核中,有关单位的考核成绩只能排在后5名以内,有关县、区政府的考核成绩只能排在后2名以内。
      (一)制定单位不履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义务的:
      (二)有关单位不配合政府法制机构进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或未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就提请有关会议审议的;
      (三)起草单位未采纳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意见修改,产生严重不良后果,或者执行该文件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四)未经政府法制机构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的;
      (五)其他违反行政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规定的。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4年5 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