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实施整村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子

29.05.2014  18:40

   

      今年以来,静宁县农办(扶贫办)坚持把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作为贫困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整村推进在引导群众参与、综合开发、集中攻坚等方面的优势,整合扶贫、交通、能源等项目资金,重点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益事业、培育特色产业、健全村级民主,促进贫困村持续协调发展,为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走出了一条成功路子。

 

      一、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今年建设的15个整村推进示范村,从解决群众耕作难、行路难、灌溉难等突出问题入手,超前启动,累计新修优质梯田7500亩,占计划任务的136%;开通8米宽村社道路15条217公里;集雨水窖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通过全面夯实农业基础条件,极大的增强了贫困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改善贫困村公益事业条件。以解决村级组织办公难、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难、适龄儿童上学难、信息闭塞等问题入手,重点启动村文化卫生设施建设,坚持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司桥潘王等5村开展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旧村改造250户,为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了路子。

 

      三、培育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大力开发主导产业。到目前,已累计从山东等地调进优质红富士苹果苗木220万株,以15个重点示范村和5个2008年规划扶持,今年超前启动的整村推进村为中心,辐射带动毗邻24村栽植果树经济林4.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60%;暖棚圈舍、瓜菜、洋芋等产业开发项目建设正在有序开展,预计6月底前全部完成产业开发任务。

 

      四、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各项目村自去年夏收后,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强化引导和宣传发动,并组织西北部贫困村群众到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和中南部产业开发重点乡村参观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激发建设热情,同时,坚持先干后补、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提前开工建设梯田、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转变。

 

      五、强化社会帮扶措施。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包乡联村,部门包扶贫困村,乡村干部包扶贫困户的“三包”工作责任制,确定36名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乡和贫困村,76个县直部门各包扶一个贫困村,帮扶队员及乡镇党委委员每人包扶2户贫困户,明确规定各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万元,为帮扶村至少办成一件实事、好事,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供稿:静宁县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