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落实不能沦为“闭门造车”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陆续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越到后期,越不能有松劲思想、松懈情绪,防止“前紧后松”、“简单粗糙”。然而,笔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将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同于了出几份文件、定几条措施,甚至有的干脆变成了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挖空心思、胡编乱凑、闭门造车。
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求真务实,贵在久久为功。活动进展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更加需要坚持求真务实,突出久久为功。如果虎头蛇尾、草草收兵,甚至以“闭门造车”的方式来结束,不但会让前期所排查出的问题没有着落,使活动沦为过场,还会因为老百姓关注关切的真问题、实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切实化解,而让老百姓心里添堵。“闭门造车”说到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在作怪,是“四风”等问题清除不彻底的体现。而要避免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沦为“闭门造车”,必须做到“三个强化”。
强化问题意识。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找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更是大问题。对于排查出、梳理出的问题,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牢牢地抓在手上,放在心里,践在行中。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建立台账,并实行销号整改,确保改一件,成一件。绝不能认为民主生活会开过了,即知即改也一直在做,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问题解不解决,也无关紧要。缺乏问题意识,就是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修养不全面、纪律观念不牢固的表现。只有强化问题意识,才能避免活动虎头蛇尾、整改落实“闭门造车”。
强化责任认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领导干部都必须带好头、尽好责。特别是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必须强化责任认领,该上级负责的就必须上级负责,该下级负责的就必须下级负责;该这个部门负责的,就不能推到那个部门,每一层、每一级、每个人,都要肩上有责任、手上有事情,不能将活动推给、压给部分人或个别人。尤其不能仅仅依靠活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那里“闭门造车”。各级各地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放下架子,自觉将自己摆进去,既要将问题认领到位,更要将责任担负在肩。
强化督查考核。好机制,才能有好成效。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能不能务实管用、收到成效,必须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工作机制。首先,要广泛地“晒”,要将所有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措施、努力的方向,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其次,要全面地“督”,要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项目单,领办、交办、督办,使每一项措施都能够落地生根、落实到位,而不是束之高阁、成为摆设;第三,要科学地“评”,要成立项目整改评议专家组,通过到实地体验、现场打分、座谈走访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判,未达效果的要勒令整改或重新“回炉”,同时要将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邀请群众来评议,群众不满意的绝不收兵、绝不放手。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同样,教育实践活动,也必须从严从实,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必须以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整改、促落实、建规章、立制度,要走出办公室,走到最基层,将整改落实做到百姓的心坎上,而不能停留在“闭门造车”上。并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后续跟进,从而赢得百姓满意、群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