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两会》简政放权 推动改革的“加速器”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是这两天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今天的《数说两会》我们就来看看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已经成为当前的我国政治经济领域最为人们熟知和热议的词汇之一。李克强总理上任之初就承诺,本届政府要将国务院各部门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砍掉三分之一。结果只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5年的目标,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公布取消了211项职业资格。
仅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有关简政放权的文件就达55个,国务院常务会议有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主要议题涉及简政放权。这一年,国务院不仅全面清理了45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更首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
从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到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到“先照后证”改革,简政放权也正在走向“深水区”。
简政放权不仅为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切实的便利,更为市场经济注入极大活力。仅就甘肃来说,在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报公示制,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后,市场主体和注册资金就分别增长了99.92%和344.4%。
在完成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甘肃省政府先后11批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42项,削减幅度达到90%以上,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现在,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已经全部上网公布。
过去30年的经验一再证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其根源就在于政府自身。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政府改造成专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机构,尽可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有网友就问了,取消下放的权力会不会反弹?还有网友建议,政府公布三张清单即政府权力清单、企业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框定“瘦身”后的政府权力。可见,随着“放”的大规模落实,“管”将成为简政放权新时期的主抓内容。
记者:杨德灵,李亚军,刘珊,张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