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为口腔颌面外科诊疗“导航”

15.08.2016  18:33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使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导航技术的升级,更预示着口腔颌面外科“凭经验治疗”的时代即将结束。

  近年来,兰大二院对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曾先后选派科室骨干医护人员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我国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进修学习先进的颌面外科技术,并率先引进数字化外科技术。同时,该院还购置了目前最先进的NewTom大视野的牙科专用CBCT和进口微动力系统等先进设备,为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密切协作,该院科室团队目前已成功利用数字化外科技术为1例车祸导致的颌面部严重骨折的患者实施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为4例颌骨肿瘤患者进行了颌骨部分切除术及相关颌骨重建手术。据了解,这些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基本恢复或保留了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

  据悉,兰大二院口腔颌面外科技术人才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人,其中谢富强为甘肃省领军人才,杨兰为甘肃省卫生计生委领军人才,均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海外留学交流经验,还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通过引入数字化外科技术,手术团队可将患者检查的CBCT或MRI数据输入电脑,利用数字化手术软件系统在术前对患者手术进行设计,然后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手术,确定手术方案,同时通过3D打印颌骨模型,制作截骨和内固定导板,将要植入的内固定钛板预先弯制或制作个性化内固定钛板。手术过程中团队再利用导航技术进行手术定位和效果评估,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效果,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数字化外科技术主要依靠先进的手术软件对患者的诊疗进行设计、指导;利用手术导航技术进行引导和验证。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则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以前,此类手术时间长达8至10小时,由于出血多,移植骨离体时间长,并发症多,手术的质量完全依赖于医生的经验,而且术后咬合多有偏差,面型不对称,达不到功能化的修复,更谈不上精准的颌骨修复。现在,按照虚拟手术计划进行的颌骨肿瘤切除和重建,手术操作得到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创伤减少,皮瓣全部成活,手术中导航辅助矫正了虚拟手术计划中的误差,术前术后误差低于1mm,达到了精准的颌骨重建。患者术后咬合关系、面型效果理想,整个治疗过程体现了功能化、个性化的修复治疗原则。

  数字化外科技术,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治水平,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利用新技术,兰大二院口腔科在颌骨重建等疾病的治疗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奠定了该院在甘肃省口腔外科行业颌骨重建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未来,兰大二院口腔颌面外科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化外科技术,与国内外同行加强合作,不断探索,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广大患者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谢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