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书建立全球数据库

29.08.2015  02:51

    兰州晚报讯(记者高宏梅实习生张路路杨亚茹)8月28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获悉,经过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现存于敦煌的550余件敦煌遗书已完成数字化处理,明年紧接着将展开收集流散于国内外各地所藏的敦煌遗书,数字敦煌的内容将更加充实,这也正应了专家学者对敦煌的预言——敦煌的未来是国际化。

    敦煌研究院正在进行的“敦煌遗书数据库”旨在对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全部文物、文献的电子图片库及其释文、研究文献索引等相关信息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有利于永久性保存,并提供全球学者研究。除此之外,数字敦煌的普及也在内容和阵容上不仅增加了敦煌的内涵,也让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通过数字影像介绍加深了对敦煌的全面了解。

    为了完善敦煌遗书的完整性,敦煌研究院和国外收藏机构也在陆续商谈,致力于将分散于海内外的大量敦煌遗书,以数字化形式陆续“入库”。如果能够顺利实现,这意味着残缺了逾百年的敦煌学“完整模样”将呈现。

    据了解,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敦煌研究院今年4月获得了来自法国逾400G的敦煌遗书数字资料,这为未来更多的文物数字资料回归“开了个好头”。“现在呼吁通过不正当手段‘拿走’的敦煌遗书回归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过建数据库的方式把资料收集回来的可能性比较大。”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马德介绍,敦煌遗书数据库首先是对文物数字化处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比较完整的、永久性的敦煌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也是为了更多文物“回归”。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由于战乱,藏经洞发现的6万多本文献、文书、绢画等散落在世界各地,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保存最多。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约1.6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