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戏
图片来自中国广播网
敦煌曲子戏,亦称“小曲戏”、“小调戏”、“老眉户”等名称。起源于敦煌民间,兴盛于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初年,是一份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敦煌曲子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敦煌曲子戏的音乐唱腔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牌体,戏剧情节大多反映当时民间的现实生活,情节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听,乐者使人开怀大笑,悲者使人泪水涟涟,曲调易学、易唱、易记、易懂,观众百看不烦,百听不厌。至今,敦煌曲子戏还在敦煌广泛传唱。
敦煌曲子戏流传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小放牛》、《老换少》、《磨豆腐》、《跳花墙》、《瞎子点灯》、《送情人》、《大保媒》等。敦煌曲子戏最具影响力是在大型庙会演唱。如农历四月初八在千佛洞演唱,五月端阳节在月牙泉演唱,三月三在西云观演唱,浴佛节在雷音寺演唱,年年如此,观众欢喜。
敦煌曲子戏剧目题材广泛,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作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久演不衰,为研究千百年来敦煌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乡俗民规、婚丧嫁娶,提供了生动、丰富、详实的资料。现在,敦煌一些民间自乐班还在旅游景点、宾馆饭店为中外游客演唱敦煌曲子戏,很受中外游客的喜爱。敦煌曲子戏已成为传播敦煌民间文化、宣传敦煌新的媒介,敦煌曲子戏的演唱已成为宣传敦煌的重要平台。
第五代曲子戏传人——闫光夫
闫光夫,男,汉族,1950年9月13日生,敦煌市肃州镇陈家桥村人,第五代曲子戏传人,属于曲子戏传承人里面的全才。多次接受中央台和省台以及各报社的采访,为曲子戏的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幼师从张金为师,学习三弦。成年后,又拜二代传承人魏作孝、孙家福付生兰、吴丙成等人为师学弹三弦以及唱腔及舞台表演。为让曲子戏传承下去,组建了肃州镇肃州村敦煌曲子戏自乐班,培养出了一批青年传人。闫光福的曲子戏、三弦演奏全市数一数二,他能边弹边唱,演奏出的音调音色清亮、调谱准确、悦耳动听,伴奏时能随机应变弥补演员的不足。其演奏的板胡音色优美,使唱者爱唱,听者爱听。代表作有:《顶砖》、《十里亭》、《八仙赐福》、《杀狗劝妻》、《全家福》、《花亭相会》、《会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