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博会 九月再相见

16.01.2018  10:11

  “一年之计在于春。”1月4日,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组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标志着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筹备工作早早拉开了序幕。期待之余,让我们一起回忆前两届的精彩,期待第三届的创新,总结成功经验,听听改进建议。

精彩

  2016年9月成功举办的首届敦煌文博会,无疑是精彩的:以“论”“展”“演”为主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展现了浓郁的“中国风”,更体现出鲜明的“国际范”。

  “论”,作为首届敦煌文博会的核心活动,既是高层次、广泛层面的“高”谈“阔”论,也是世界精英汇聚、思想激情碰撞的“敦煌论剑”,更是凝聚共识、唱响丝路精神的“文化交响”,成为首届敦煌文博会的精彩篇章。无论是以“传承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主论坛,还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为主题的分论坛和专项论坛,均将发扬光大丝绸之路精神贯穿始终,来自世界各地的110多名中外政要和专家学者感受彼此文化中的“熟悉感”,寻找人文合作的“共同空间”。

  “展”,也是首届敦煌文博会的核心活动之一。围绕“彰显丝路精神,推进融合发展”主题,首届敦煌文博会文化年展通过梳理“一带一路”历史记忆和发展脉络,分4个展区、33个专题,在占地3.6万平方米的展厅,荟萃了60多个国家的8500余件文化精品,全景式、跨时空集中展示丝绸之路文化成果,更在古丝路要地敦煌精彩呈现了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当代丝路上的万国博览会”,成为首届敦煌文博会上令人难忘的“敦煌印象”——

  “文明之旅·魅力法国”主宾国展览让观众直呼“在敦煌‘邂逅’法兰西”;

  丝路沿线省区市文物精品、明代手绘丝绸之路地图、“瓷上敦煌”精品瓷器等6大专题展览,尽显别具魅力的“东方风韵”;

  华夏文明在甘肃、甘南唐卡艺术、洮砚上的敦煌·雕刻艺术3个专题展览向世界集中呈现瑰丽多姿、悠久绚烂的“陇风陇韵”;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与设计、港澳台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等19个专题展览集中展现丝绸之路古今文化传承和创造的成果,体现艺术的“大千世界”。

  此外,还有25国艺术家、1400多名中外演员共同奉献的文艺汇演,不同级别、层面、领域的多边会谈,为开拓21世纪新丝绸之路奠定重要人文基础的《敦煌宣言》……每一个都是值得书写的精彩。

  也因着这每一个精彩,敦煌文博会一度“霸屏”,被媒体报道为“世界进入敦煌时间”。

  2017年9月,精彩继续。

  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为主题,如期举行的第二届敦煌文博会成功举办了“论、展、演、创、贸、游”六项主体活动,并首次举办了“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司法合作论坛”,51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582位中外嘉宾以及2100多名参展商、采购商、中外记者、知名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参会,共享文化盛宴,被国内外赞誉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敦煌,这个耀眼的名字,因着敦煌文博会的精彩愈加耀眼。

创新

  敦煌文博会,是我国唯一一个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家级文化平台。按照最初设计,每年举办一次。

  前两届敦煌文博会各有精彩。今年第三届敦煌文博会怎样才能延续精彩,甚至愈加精彩?

  唯有创新!不断创新!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的目标原则是办成‘四个文博’。”1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组委会上,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在汇报和说明《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建议方案》时说,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将以“展现丝路风采,促进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为主题,办成“四个文博”,更加凸显质量效益意识。

  “智慧”文博。围绕“文化+”科技,提升科技含量,增强现代化服务手段,实现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体验个性化。

  “节俭”文博。压缩财政开支,鼓励地方和企业参与,实现市场运作,突出精品特色活动,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

  “大众”文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感受、共享文化盛会,助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快速发展。

  “精致”文博。坚持优中选精,集中精力办大事,确保活动少而精。展览展会展品要精致,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精致,力争文博会给人留下精彩难忘的印象。

  仔细阅读这份还在进一步研讨的建议方案不难发现,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在延续前两届好的做法的同时,有了许多新的拓展、提升和创新,以及更为贴合我省实际的尝试和探索。

  比如,作为每届敦煌文博会“硬菜”的高峰论坛,初步考虑以“互鉴共进,和谐共生,增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为主题,这充分切合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确保了文博会始终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全局,而其他围绕文化、艺术、教育等内容的分论坛,其主旨均将从不同侧面回应大会主题。

  再比如,第三届敦煌文博会期间拟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商协会(敦煌)圆桌会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和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都立足文化产业发展,将对我省这样一个文化资源丰度与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并不匹配的省份带来新的启发。

经验

  首届敦煌文博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为敦煌文博会定位定调,为办好敦煌文博会提供了根本遵循;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阐明了中国的文化立场和主张;大会凝聚各方共识发布了《敦煌宣言》……首届敦煌文博会赢得“开门红”,也开了个好头。

  第二届敦煌文博会,着力拓展活动内容,增加文化产品展览展销,形成了“论、展、演、创、贸、游”涵盖文化全要素的框架性模式。

  两届文博会,坚持务实合作举行了多边双边会见会谈,签署落地一大批合作项目,全方位推进国际间人文交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文化成果……

  “世界进入敦煌时间”“当代丝路上的万国博览会”、令人难忘的“敦煌印象”……

  这累累硕果,这高度赞誉,是对我省立足地域区位优势、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一无二的敦煌文化国际影响力,着眼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和国家向西开放而举办的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文化盛会的肯定与鼓励。

  自然,也总结出不少有益经验。

  比如,申办经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落地甘肃并非偶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甘肃提出举办敦煌文博会的设想,不仅是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出的恰如其分的选择,更是做了非常用心、精心、细心的准备,才能在这一曲时代的宏伟交响乐中同频共振,并发出甘肃自己的声音。

  比如,办展经验。如何将敦煌文博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负我国唯一一个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家级文化平台?如何协调、沟通,才能将几十个国家近万件宝贝“拿到”西北小城敦煌展览?如何策划、设计,才能让这些丝路遗珍既共显一个时代主题,又凸显各自显著特色,让观众“不虚此行”?

  事实胜于雄辩,甘肃用两届精彩的敦煌文博会一一做了回答。概括起来,准备充分、定位准确、高度站位、紧跟时代、顶层设计、多方发力等无疑是关键词。

  再比如,办会经验。如何“扬长补短”,既让敦煌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会期得到精彩绽放,又补足西北小城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化盛会存在的“短板”?如何充分发挥敦煌文博会的平台效益,带动区域发展?

  为了敦煌文博会,又借力敦煌文博会——作为“东道主”的敦煌就是最好的答卷之一。

  不到一年时间,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敦煌国际酒店等文博会核心场馆在敦煌拔地而起,又相继引进运营一批功能性产业项目,城市的活力、魅力、承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完善了包括三条高速公路在内的城区、园区、景区交通网络,全方位改造了市政设施,大幅度提升了医疗卫生、食药安全、消防应急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功能上了大台阶;一方面整治城乡环境,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仅2016年一年的植绿造景规模就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一方面成功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敦煌,借文博会的强劲东风,着力做好“强筋、壮骨、靓肤”三篇大文章,增强文博会的承接能力,夯实文博会的支撑基础,扛起文博会的颜值担当,更借着敦煌文博会的“热点”,大踏步发展。

建议

  尽管精彩不断、亮点频现,但发展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办好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如何让敦煌文博会真正成为永不落幕的国家级文化盛会?

  1月4日召开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组委会上,各方参会嘉宾结合实际,给出了不少建议。

  “建议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在文明对话、人文领域务实合作等方面加强谋划,争取打造一批响当当的合作成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做好积累和铺垫。”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王小龙认为,党的十九大对“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并将其写入党章,这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从开垦播种的起步阶段,转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面推进阶段。需要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从凝聚共识、启动合作向固本强基、完善机制、收获成果转变。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在上述背景下举办,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需要在成果设计等方面采取新举措,打造新亮点。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增多。敦煌文博会向来也承担着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任。

  2017年,第二届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围绕投资和贸易两大领域,重点组织举办了国际文化产业展览交易会、丝绸之路国际产业合作推介会、文化艺术品和收藏品(敦煌)拍卖会等对接洽谈活动,对文化产业合作共享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基于此,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建议,要充分做好前期调研,确保参展企业与甘肃需求相对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各项活动,突出实效。同时,立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创新文博会的办会思路和模式,他说:“既要重视文博会各项活动的文化元素,把‘敦煌牌’打出去,更要重视和培育打造文化产业基地与文创产业发展,努力促成更多的文化与经贸合作,使之成为‘一带一路’有代表性的亮丽的文化博览会,并为国家服务贸易业的发展作贡献。”

  我省还不断探索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借敦煌文博会平台强力助推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尤其是第二届敦煌文博会上,我省注重创新模式,举办“游历丝路·精品旅游”产品展、“精品丝路·如意甘肃”旅游推介签约会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为丝路旅游尤其是甘肃旅游热“美美地烧了一把火”。

  对此,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给予高度肯定,并建议将敦煌文博会打造成宣传推介甘肃和丝路旅游的新平台。同时,在市场化运作上狠下功夫,他说:“坚持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节会的即时效应与延伸效应兼顾,敦煌文博会才会有更为强大和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展是敦煌文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6年来,短片展不仅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的影像之美,还逐步发展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促进中外影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8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文化产业、国际传播等主题,开展创作和展映。空间上,将采取多地联动的模式,进一步丰富和细化相关内容,把短片展打造成文博会亮点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表示,国家新闻出版和广电总局将进一步创新嘉峪关国际短片展,助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敦煌文博会。

  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将会收获怎样的精彩?9月,敦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