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敦煌奇迹”背后的奥秘 ——敦煌文博会场馆建设回顾(下)

31.10.2017  09:0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日的敦煌,文博会场馆拔地而起,展现出广交天下朋友的姿态,在新丝绸之路上千年古城再次焕发崭新容颜。

  “敦煌文博会主场馆是地方与央企开创的敦煌奇迹,是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丝路明珠。”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韩天这样评价。

  而以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为代表的文博会场馆,这些建筑深植于公众的脑海之中,不仅仅因为建设之神速、水平之高,还因为其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建造行业的“敦煌奇迹”。

   “质”“美”比翼双飞

  宽阔便捷的鸣沙山景观大道,彩色树脂罩面的路面青红黄白相间,远处的鸣沙山像一条金色的巨龙南北静卧,静中寓动,美不胜收。道旁的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和敦煌国际酒店,古朴典雅,气贯云天。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三座展馆对称分布,庄重大气;飞檐敦实厚重,汉唐遗风;层顶的覆斗式藻井,美轮美奂;柱顶的斗拱,典雅庄重;柱子上的祥云,灵动飘逸,处处再现着丝绸之路文化交汇盛景。

  走进会展中心,中国文化元素,丝绸风情意蕴,敦煌飞天神韵,在这里自然融合,完美和谐,历史感与现代感兼具,使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流连忘返。

  在“美”的基础上,敦煌文博会场馆的建设质量更被人称道。

  项目以标准化设计主导施工管理,消除了传统施工多专业无序交叉、相互限制、互为影响的弊端,保证了工程整体质量水平,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截至目前,敦煌文博会场馆项目累计获得中国会展产业金手指奖,中国钢结构金奖,2016年度建筑设计二星标识认证,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国家及省部级多项大奖。

  10月23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公示了2016-2017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名单,其中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敦煌大剧院工程赫然在列。

勇于创新,选对人干对事

  今年5月底,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场馆建设总结大会在敦煌国际酒店召开。大会前夜,文博会场馆的参建者们在倾注了他们无数心血建成的敦煌大剧院首次观看了驻场版的《丝路花雨》。

  演出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很多铁骨铮铮的男儿泪洒现场。他们知道,那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每一位演员,也送给自己,那留下的热泪承载着无尽的喜悦与自豪。

  望着灯火辉煌的大剧院,两位总指挥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那些超常拼搏的难忘场景,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在脑海中不断闪现,他们深深地感激全体参建者,衷心感谢“战友们”群策群力,休戚与共,才能让建设进行得谋无遗策,确保了第一届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功召开。

  “选正确的人,以正确的思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追求正确的结果”,这是场馆建设总指挥常常说的“五个正确”。

  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排名世界五百强第27位,曾承建了APEC、G20等重要国际会议场馆项目的中建总公司,中建总公司又选择了素有建筑“铁军”之称的中建八局和上海设计院,并派出以卢克强、杨勇、刘世昌、陈然为代表的一批“虎将”。“铁军”在建设中体现了国企的担当,“虎将”们英勇顽强,发挥了敢打硬拼的作风。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派遣了11个省直部门、4个国有企业和酒泉市、敦煌市2个地方政府的53名专家型领导和业务型干部,分成七个小组脱产常驻敦煌,全力保障场馆建设。在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总指挥要求:任何人不能说“不行”,“面对按常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通过大胆创新、顽强拼搏,把‘不’字去掉,留下‘行’!”

  项目建设伊始,指挥部将其作为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来考虑,按照“谁使用谁参与方案”的原则,从最难的部分下手,使问题简单化。采用三维数字化并行工程的先进理念,将世界十大建筑新技术以及装配式建造+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运用在文博会场馆建设中,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情况下,为场馆建设开通了“绿色通道”,按照“急事特办、超常规不超程序、并行交叉工作”的方法,最终保质按期完成异常艰巨的任务。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为创造“敦煌速度”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接下来就要解决如何“干”的问题,科学+革命+拼命,六个字奏响了项目施工的主旋律。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指挥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建设现场展开,重点学习党章和习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指出做合格党员,对当下的建设者而言,就是保证把场馆建起来。

  为了抢工期,无数建设者从全国各地赶来驰援敦煌;为了抢工期,他们每天奋战到凌晨时分,“5+2”“白加黑”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为了抢工期,指挥部“周计划、日安排”,事先谋划,周密部署,保证在并行施工时不出一丁点差错,不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为了抢工期,很多人从进场至项目建成时,从未回过家……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拥有天时、人和优势的文博会场馆建设,最终克服了环境恶劣的不利因素,成就出令世人赞叹的“敦煌速度”。

   建造业的“敦煌奇迹”

  “从设计到建成使用,仅仅8个月时间,具有经典汉唐风格大气磅礴的敦煌文博会主场馆建筑群就巍峨地屹立在了大漠之边。这不仅创造了中国的建造奇迹,更是创造了世界的建造奇迹。”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王铁宏对敦煌文博会场馆建设做了最权威的评价。

  作为原住建部总工程师,王铁宏站在项目建设的专业角度,对场馆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有着自己的见解,“这是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重大改革的成功实践。”

  通过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成功实现了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仅用42天即完成方案设计到土建施工三维图纸;全面采用BIM技术,设计、采购、施工在同一信息平台展示,避免“错漏碰撞”,实现复杂构件的精益制造和高效建造;全部场馆主体工程仅用104天,15万平方米的广场石材铺设仅用40天,总工期从5年压缩至8个月,项目管理成本、资金成本大幅度压缩约15%。

  通过工厂化装配式确保了分项工程的“一次成优率”。“与其说盖场馆,不如说这些建筑都是通过互联网,由全国各地的工厂生产,再在现场‘装配’起来的。”时任敦煌文博会场馆建设副总指挥的王繁己这样说。敦煌文博会主场馆的总装配化率达到81.94%,是目前国内大型公共建筑装配化水平最高的,不仅结构工程装配化,而且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如屋面、幕墙、木制品、石材、舞台设备等都尽可能装配化,比传统方式工期缩短50%以上。通过采用工厂化装配,文博会主场馆工程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更好、更省、更快。

  事实证明,甘肃省委省政府与中建总公司做出战略性决策并坚定把握机会,为文博会场馆顺利建成提供了重要保障,树立了政企合作的成功典范。

  如今,随着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圆满闭幕,中外嘉宾纷纷对文博会场馆体现出的世界水平、先进的功能、古朴的外观和极具风格的装饰赞叹不已,“敦煌速度”“敦煌奇迹”的故事已经美名远扬。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政论家、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曾于去年两次踏访敦煌,亲眼目睹过文博会场馆的建设,并参加了首届敦煌文博会,在他新著的《大国之翼——“一带一路”西行漫记》一书中这样写道:“在回城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敦煌速度’,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中国经济奇迹’以创纪录速度发展的根本原因,因为中国人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是的,和这样的民族值得交朋友,值得和他们一起实现一生中最勇于创造的合作计划。” (记者沈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