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里的"芒种":青梅煮酒 刈麦山前 耕牧忙种

07.06.2018  09:08

榆林窟第20窟割麦扬场。 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6月6日电 (记者 丁思)村野风日晴妍,农人刈麦山前。6月6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意味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谐音“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也是中国古时农人忙碌时节的最佳写照。

  当日,敦煌研究院用敦煌壁画展现了中国古时农人“样样都忙”的芒种节气,再现了农人收割和扬场的情景画面、初唐时期壁画中的耕牧景象,以及忙碌之后田间小憩的温馨场面。

  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该节令更具“时机”的意味,警示世人无论是收获或是播种,都在抢时间、占时机。

  

莫高窟第61窟扬场。 敦煌研究院供图

  对于古时农人而言,一边是夏熟作物的成长到达巅峰,亟需收割;一边是夏播作物迎来最佳播种时间,逾期不候,可谓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

  这番持续在线的忙碌状态,在敦煌壁画中有直观的体现。榆林窟第20窟五代《弥勒经变》中,绘制了农人收割和扬场的情景。画面下部两位农夫手持镰刀正在割麦,上部一农夫手持木锨扬场,一农妇执帚扫场。

  在莫高窟第61窟五代壁画中,同样绘有扬场的生动画面。农妇以小巾覆髻,站在凳上持簸箕当风扬场。敦煌谚语:“风中扬谷,秕者登先。”顶风扬谷时,腹中空空的秕子先被扬到了前边。所以,不必在意浮夸虚华者的一时招摇,有真才实学的向来沉稳得不露锋芒。

 

莫高窟第321窟山间耕牧。 敦煌研究院供图

  农忙之时,不仅农人要付出大把汗水,耕牛也不辞辛苦,风里雨里为收获服务。莫高窟第321窟的初唐壁画中,山下有人正在收割,山间几头耕牛于劳作间隙饮水休息,展现出一派耕牧景象。

  劳作之后的田间小憩则是一日中最为惬意的时光。芒种时节,秀女出房,田间地头最是人多。午饭之时,席地而坐,话几句家长里短,冲淡了紧张劳作后的些许倦意。莫高窟第23窟的盛唐壁画里,描绘了一家三口于田间就餐的温馨场面。三人中间放一大盆,母亲左手托碗,右手放于胸口,正在说话;孩子双手捧碗,侧耳倾听;父亲左手端碗,右手拿筷,吃得津津有味。虽是粗茶淡饭,一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

  

莫高窟第23窟田间小憩。 敦煌研究院供图

  夕阳西下,荷锄归家,饮一杯梅酒,消解一天的疲惫。此举让芒种节气多了些许浪漫气氛。

  万物于春天懵懂苏醒,于夏日恣意生长。“此时若是偷懒一会儿,之前所有的付出就可能化为乌有、惨淡收场;如果及时收割、及时播种,这便会成为一个圆满的结尾,以及一篇漂亮的序章。”敦煌研究院如是解读。(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