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沙海变桑田

06.01.2017  01:31

    原标题:【防沙治沙用沙】敢叫沙海变桑田 ——民勤县防沙治沙纪实

    民勤,地处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近年来,民勤县将防沙治沙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努力探索生态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实践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大规模开展治沙造林行动。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7.7%。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形成水面25.16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县域内长期存在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长远规划布局生态建设

    民勤县境内风沙线长达408公里。2009年,全县荒漠化面积达到了94.5%。

    老虎口是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风沙口,全长37公里。沙患曾经严重威胁着沿线周边5个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交通、通讯、水利等设施的安全运行。前不久,记者在老虎口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梭梭草,把“沙老虎”牢牢摁在地面上,风小了,沙尘起不来了,一个个“毛茸茸”的沙丘仿佛是被凝固住的历史瞬间。

    “老虎口在巴丹吉林沙漠的东缘,面积达17万亩,是全县防沙治沙的难点。”县连古城植被保护站站长陶海璇介绍说:“近年来,我们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工程压沙造林10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2.4万亩。不但把沙基本治住了,周边生态也正在逐步恢复。

    为了“确保民勤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民勤县科学制定防沙治沙专项规划,确定“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将防沙治沙的重点放在绿洲风沙沿线,对外围荒漠区实行封禁保护,实施封沙育林;沿边流沙区实施工程治沙,连片营造防风阻沙林带;绿洲边缘严重沙化区建设基干防护林带,内部配套农田林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形成点、线、面结合,带、片、网配套的绿洲生态防护屏障和林业产业体系。

    同时,民勤县突出“节水、治沙、造林、防污”重点,结合全县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实际,实施千里沙漠大林带、G569北仙高速公路、万亩胡杨林试验培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大工程压沙、人工造林、封禁保护力度,逐步实现治沙理念从由近及远的治标措施到由远及近的治本策略的转化。

    创新机制强化治沙体系

    近年来,民勤县以创新机制为支撑,专门制定防沙治沙相关管理办法和承包办法,推进工程治沙,组建治沙协会和突击队等专业压沙造林队伍,规范工程运作管理程序,鼓励企业承包治理176万亩国有荒沙地,农户和企业承包经营治沙生态林40万亩。引进北京东方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民勤中科生物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参与民勤生态建设。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民勤县还注重多树种搭配,乔、灌、草与经济林结合,积极探索沙地、盐碱地等困难立地造林试验,建设民红高速公路、红东公路、千里沙漠大林带等多树种造林示范基地。县里采取承包管护的方式,依托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优势,打造民勤县万亩胡杨林试验培育基地。借鉴先进的治沙模式,依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建成不同类型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4个,集中展示治沙新技术、新材料20多项、5000亩。

    “虽然过去一人、一铁锹、一架子车‘零敲碎打’式的治沙模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防沙治沙的精神还是不能丢,县里还坚持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压沙造林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义务压沙造林活动。”县林业局干部张世虎说。

    为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民勤县推行最严格的项目管理、财经约束和审计监督制度,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向林业建设倾斜。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禁止野外放火“五禁”决定,全力巩固扩大重点治理成果。

    调整结构推进沙产业发展

    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如何让群众过上致富奔小康的好日子,是民勤县在长期的防沙治沙工作中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民勤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工作思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同时倡导发展沙产业,促进沙产业结构向多层次、多品种、多效能的方向转变。

    近年来,民勤县围绕节水增收目标,全面普及大田节水、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相关科学技术,提高产出效益,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节水增收目标相配套的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以葡萄、红枣、枸杞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49.7万亩,以日光温室、设施暖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13.33万亩。同时,实行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模式,先后建成了精细蔬菜产业带、西甜瓜产业带、温室林果产业带等种植基地。

    由防沙固沙向治沙用沙转变,过去普通的沙生植物在科技的力量下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宝贝”,梭梭接种肉苁蓉、人工沙葱种植等一批新兴的沙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大坝镇八一村村民叶长炼,过去与同村人合伙经营了一个农场。2007年,“关井压田”之后,叶长炼开始探索沙葱的人工种植。2008年,在县乡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叶长炼拿出家中的积蓄,搭建了10座日光温室,走出了沙葱种植的第一步。2010年,叶长炼的首茬沙葱上市,当年收入15万元。

    如今,叶长炼的日光温室由10座发展到20座,而他也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民成为四处上门作指导的“沙葱专家”。“种植沙葱不费水,效益高。有了这个产业,我们就能真正在这片沙地上扎住根了。”叶长炼笑着说,“这几年,从河西到新疆,这一路上的人工沙葱都是我教着种的。我想把这项产业推广开,让沙区的群众都尝到甜头。

    截至目前,民勤县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3.33万亩、户均达到2.36亩,特色林果业人均达到2.15亩,示范推广肉苁蓉、沙葱、甘草、锁阳等沙生中药材11.14万亩,培育各类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7个,林业产业加工企业12家,年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以上,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记者 陈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