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发挥学科特色 传承藏族文化
春日的甘南高原,清冷中透露出一丝宁静。一阵下课铃声响起,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学院汉藏翻译专业学生南珠泽仁匆匆收起书包,冲出教室,直奔美术系教学楼。
今年22岁的南珠泽仁来自云南迪庆州,从大二开始他就报名参加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党总支书记、著名藏文书法家桑吉扎西的藏文书法课。每天课余,南珠泽仁总会雷打不动地来到这里,坚持藏文书法写作。
“藏文书法是藏族文化的瑰宝,我从小就喜欢,现在跟着桑吉扎西老师已经学会了7种藏文书法的写作,毕业之后我想回到家乡,把藏文书法传承下去。”南珠泽仁告诉记者。
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文是用硬笔书写的,不同于汉文书写,藏文书写过程中,要盘足端坐,纸折叠夹于左手食指和小指之间,以姆指和食指钳住距笔尖一寸左右的部位,才可书写。“藏文书法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藏文字之后便出现了藏文书法。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藏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桑吉扎西说,目前,全校有30多名学生从事该技艺的研习。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唯一一所省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占70%,其中,藏族学生比例占40%左右,是内地藏族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陈正武介绍,在以藏学为龙头的学科特色基础上,近年来,该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教师教育资源优势及区域优势,以民族文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将民族传统文化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全方位推动民族文化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技艺、民族文化素养,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目前,学校建立了“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和“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中心,“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以及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实验室。同时,依托美术系先后开设了藏文书法、唐卡、堆绣等6个专业(方向),将传统工艺融入美术、平面设计等专业。学校还聘请12位藏族民间艺人作为兼职教师,遵循“由技入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中,深刻理解民族工艺文化意蕴,提升审美和民族工艺创新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三学生索南木才让独立绘制的“文殊菩萨”唐卡已见雏形,最近他正在进行着色染色和勾线定型两道工序。
“再有半个月就能完成,挺自豪的。我是藏族人,唐卡是我们民族独有的绘画艺术,绘制唐卡是学习藏族文化的过程,也是充实自我的过程。”索南木才让告诉记者,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虽然辛苦,但索南木才让在学习唐卡的2年时间里已经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甘肃省玛曲县,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作室,吸引更多的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现如今,越来越多像南珠泽仁、索南木才让一样的学生以传承文化、传习技艺为己任,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变成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为,主动当起了‘文化使者’。”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丁一清如是说。
“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民族院校应尽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建设藏汉双语专业、开设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开展国家级传承人进校园教学实践等,强化民族人才的培养,推进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士钰说,学校将紧紧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一切优秀文化的育人功效,最大限度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和应用,从而服务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版面: 第06版:高教周刊·改革探索 时间:2018年04月09日 字数: 1481字
原文链接: 【中国教育报】发挥学科特色 传承藏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