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还需观念转变

09.09.2014  04:25

    近日,国务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团来我市对城关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从入学机会,生均面积等方面进行考查。当日,督导组首先查阅了教育档案并与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座谈。督导团专家在座谈时表示,希望各方能少谈成就多说需求和建议。各方代表就城关区义务教育存在的困难和大班额等现实问题进行说明,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生均活动面积。(相关报道见9月2日《兰州日报》六版)

    教育公平是社会稳定、发展、公平的基石,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也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会是自信的一代、身心健康的一代。近些年来,我市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教育基础投入逐渐加大,各项软硬件的建设也在不断提升。但也应当看到,城市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在经费投入上,建议加大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扶持,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通过采取“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调动那些有好教学理念的校长、教师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轮流执教,将高效、先进的理念带动并传播开来。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定期流动政策,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程序性、流动的定期性、流动者的待遇等。对流动的优秀教师在收入、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流动,弥补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的师资不平衡。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同时,还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财政、政策扶持,软件、硬件并进的过程中,还需要人们的观念进一步随之转变。“只有好学校才出好学生”的观念依然左右着不少家长,事实上,很多学生在普通校学习的升值幅度更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选择。此外,年轻老师择业时,“只认好学校、非好学校不去”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资的均衡发展。要转变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无疑还要走很长的路,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一层一层打下扎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