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话教育】关注未成年人安全教育 提高社会家庭关注度

04.02.2015  15:02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害的案件时常见诸媒体,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和女性遭受性侵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在2015甘肃省两会上,甘肃省政协委员、平凉市妇女联合会党組书记、主席何瑞莲接受每日甘肃网专访时建议,加强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强化学校教育职能,强化家长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意识。由政府主导,加强社会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推动安全防范社会化,齐心协力推进儿童健康成长。

何瑞莲说,据平凉市检察院统计,2013年全市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28件;2014年为12件。全省其他地区同类事件也时有发生,相关方面法律法规落实及安全教育工作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但是,这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和执行水平仍然不高,来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情况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

原因

家长教育失当或未尽监护职责 自我防范意识缺乏

近年来发生的女童遭受性侵害事件,大都发生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学校,受害者中农村留守女童、单亲家庭儿童占相当大的比例,犯罪嫌疑人多数来自于亲属、邻居、教师、同学和社会不良青年。农村地区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务工,在家的家长也往往长期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子女的看管,导致子女经常处于失学、失管的状态,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目标。另外,当今大多数家庭中,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性保护教育采取回避态度,导致许多未成年人性保护意识淡薄,既是自己受到性侵害却认识不到。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女童对于性侵害与家长师友平时的关照爱抚的本质区别并不清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容易轻信陌生人的善意,容易被对方提出给零用钱、带其买东西或者介绍工作等好处动心,很多未成年人在很容易戳穿的谎言面前仍然相信侵害人,在遭受性侵害过程中往往麻痹懵懂,不能确信自己受骗受害,往往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建议

强化学校教育职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加大家庭教育力度

何瑞莲建议,将未成年人社会生活基本安全知识教育,全面纳入九年义务制教育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日常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考核目标,在学生日常课程安排中给予合理设置,通过建立校内教育与校外辅导相互补充的教育方式,切实落实教育责任,增强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培养。同时,完善防范校园性侵害案件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把教师的入口关,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保护学生免受校园性侵害。

强化教育部门及共青团、妇联在引导和促进家庭教育方面的职能,推进家长学校教育培训的常规化,在学生家长或监找人中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和法律维权知识,强化家长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和安全管护意识,延伸学校安全防范和法制教育内涵,促进来成年人全方位教育管理。

同时,增强来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和自救常识的学习,教会他们辨别危险及合理应对。注意养成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杜绝各类不良嗜好,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避免早恋。教他们遵守学生规范,净化朋友圈,远离、不入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场所,不与恶习满身或不明身份的人发生接触,自觉远离危险。

通过政府主导,加强社会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加大社会生活基本安全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力度,统筹建立防范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社会化保障机制,面向教育、卫生、司法等相关部门和专门机构吸收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组织开展常规化和针对性的教育辅导活动,重点解决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心理和法律知识薄弱和缺失的问题,加强家长教育管护理念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将学校管理、志愿者帮扶和家庭管教相衔接,消除未成年人管护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确保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

信息来源:每日甘肃网  冯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