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道德智能须从小培养

10.01.2015  00:11

  1月8日上午10时36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林森浩投毒案公开宣判:维持原判(死刑)。

  听到这个消息,一直关注此案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沉默良久。在他看来,林森浩的悲剧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在当下很多校园里,或许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林森浩们”。

  “他们认为孩子没有问题的想法,恰恰是造成孩子问题的根源”

  林森浩投毒案让很多人想起多年前的杀人大学生马加爵。当时,孙云晓曾断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类似的悲剧还可能发生。

  这个断言如今已成现实。近年来,高材生恶性杀人案已发生多起。这些案件存在惊人的相似:起因都是由生活琐事引起;犯案者大多是家人亲友心目中的高材生,但性格偏内向、敏感、偏执、情感匮乏、人际交往能力低,虽然智商很高,但对生命都很漠视;犯案者的家境通常也都不太好。

  林森浩在父母眼中一直是听话的“好孩子”。“林森浩从小到大特别听话,从未给家里惹麻烦,学习成绩特别好,因此大人们对他都很放心。”林父说。林森浩成为犯罪嫌疑人后,家人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平时老实规矩的他会做出这种事情。

  “这就是这个父亲最大的悲剧。他只看到孩子好,实际上完全不了解孩子的三观。他们认为孩子没有问题的想法,恰恰是造成孩子问题的根源。”孙云晓说。

  在和外界的交流中,林森浩反复说对不起父母。但他也意识到,他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后,在看守所曾写给父母一封“家书”,尝试进行心灵沟通。他在信中推荐父母和姊妹们读一本叫做《心灵控制术》的书,嘱咐他们克服自身性格缺点,成为精神富有的人。这一举动却被父亲解读为“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