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联校走教”“片区化管理”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

13.03.2015  11:34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适龄入学儿童人数逐渐较少,泾川县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急剧缩小,全县180所农村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102所,不足50人的学校55所,占全县农村小学总数的30.56%,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专业师资匮乏、经费总量不足、办学条件落后、课程难以开齐、学科质量过低的发展难题。泾川县教育局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多措并举、特色办学”的工作思路,在党原乡和红河乡试行“联校走教”和“片区化管理”新模式,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难题。

党原乡试行“联校走教”新模式:针对党原乡地处北部塬区、交通较为便利、师资相对雄厚、设施设备相对充足的实际,党原乡教育办在所属小学试点“联校走教”新举措,采取“联校与帮扶相捆绑,走教和帮教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通过实践,泾川县探索出“一走三联四保障”的联校走教模式。“一走”,就是以开展走教活动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协作、管理一体的均衡发展目标;“三联”,就是以中心校为依托,组建发展联合体,实施“联管、联教、联动”一体化模式。“联管”主要是管理同步、示范引领、共同提高;“联教”就是教师共用、定向帮扶、以强带弱;“联动”就是活动同体、培训同题、快乐同享。通过联系校共同承办组织经典诵读、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校本培训等系列活动,有效强化了师生交流活动,拓宽了学校发展的空间,使小规模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四保障”,就是落实组织保障,成立走教协调小组,对走教教师的课程安排、校际协调、业绩考核进行管理,确保走教活动不流于形式;落实机制保障,就是开展定期交流互动、示范引领,实现管理带动,捆绑发展,促进帮教人员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落实经费保障,就是教育办在加大对小规模学校的经费倾斜力度,加快改善小规模学校条件同时,对走教教师在绩效工资评定和交通费用等方面给予必要补贴;落实制度保障,就是制定《联校走教实施方案》、《走教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帮教教师业务培训考核规定》等制度,走教教师和帮教教师在教研教改、课题研究等方面实现了双向互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红河乡试行“片区化管理”新模式:红河乡交通不便、财力有限,撤并初小及教学点推行寄宿制小学并不现实,泾川县在充分调研论证、认真分析校情和学情的基础上,针对红河乡地处偏远纯山区,师资配备困难、办学条件落后以及全乡小学仅155名学生分布在7所小学的办学现状,确定在红河乡所属小学开展以“中心学校辐射,教学编班延伸、师资归片管理、一体捆绑考核”的片区管理试点,集中解决“学校小而差、教师全能型、课程开不齐、学生留不住”的问题。通过努力,探索实践出了“六个统一”的片区管理模式,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把辖区内7所学校按照学校分布、地理地形特点划分为2个片区,片区学校按照“管理同步、资源共享、捆绑发展”的目标,确定一所师资相对较强的四年制学校为中心校,将片区内的小学或教学点改编为中心校的延伸教学班,实行“六个统一”管理:即统一教学计划,中心校对片区内学校的班级教学计划实行统一安排;统一教学活动,片区内开展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等大型教学活动学生统一参加;统一校本培训,统一组织开展以“同题会课”为主要形式的联片教研活动,片区教师全员参与,帮助提升弱校弱科课堂教学能力;统一业务指导,将每周星期二定为“课改开放日”,由县局教研室或者乡教育办选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校”活动,片区教师共同观摩高效课堂,参与课改、体验课改;统一考核评比,对片区内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各类考核以中心校为主,实行捆绑考核;统一资金使用,片区内学校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小规模学校办学中存在的课程开设难、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低、办学水平差、经费效益低等诸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稿:平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