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杨华教授团队超声催化研究取得新突破

16.03.2015  12:34

      近日,我校理学院杨华教授团队的周明硕士发现LuFeO3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声催化剂。他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00 nm的LuFeO3颗粒,在超声波辐照下表现出高效的超声催化降解RhB的活性,随即他对超声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羟基自由基是降解RhB的主要活性物种。LuFeO3具有适中的带隙(2.1eV),且超声催化活性高,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超声催化剂。

      该成果发表在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89 (2015) 149–157,该期刊为工程技术类一区期刊,IF=4.331。此外,研究团队还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棒状、立方体状、球状、多面体状等一系列的高质量的LuFeO3颗粒,并研究了其光吸收特性及磁性,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617 (2014) 855–862。

        半导体超声催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环境治理技术,在降解染料废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超声波在水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大量的“空化气泡”,空化气泡随即发生崩塌,产生局部高温和高压,过程中会发出瞬间的闪光,即:声致发光。声致发光可将半导体价带上的电子激发至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迁移至半导体颗粒表面,参与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致使有机物污染物发生分解。由于超声波在各种液体中都具有很强穿透能力,因此在降解高浓度和不透明染料废水时,半导体超声催化技术与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传统的著名半导体TiO2具有较宽的带隙(3.2eV),只能响应波长较短的声致发光,开发带隙适中的新型高效的半导体催化剂成为超声催化技术的研究热点。

 

      论文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5001430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838814019124

 

【字体: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