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杨立兴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28.05.2019  19:44

5月24日上午,应交通运输学院邀请,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杨立兴教授在交通运输学院806学术厅分别作了题为“不确定理论”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相关管控优化问题”的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90余人聆听了报告。

刘宝碇利用有趣的“罐子问题”引出了不确定理论,讲解了不确定理论与概率论的区别在于不确定解释为信度,概率解释为频率。刘教授认为,有样本时要用概率论解决问题,但现实中诸多问题没有样本或者不能够做重复实验,就需要用不确定理论去研究。接着,刘教授进一步讲述了区间数理论与不确定理论之间的关系,通过区间数的逻辑运算指出区间数理论存在的问题。刘教授的报告风趣幽默,与师生互动频繁,赢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

杨立兴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背景和状况,从面向客流需求的列车开行计划编制、轨道交通列车节能运行调度策略、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与控制一体化等方面展开,对既有的城市轨道管控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科学、严谨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然后又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与客流控制的协同优化方法”为题,在分析客流动态特性的基础上,考虑列车运载能力和服务质量,以乘客站厅及站台等待时间的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能准确刻画客流控制策略和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的数学规划模型,研究了其线性等价类,设计了高效的启发式搜索算法。

两场学术报告内容新颖、思路清晰,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一致赞誉,两位教授还与在场教师、研究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最后报告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文图/赵山春 来源/交通运输学院)

专家简介:

刘宝碇: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担任多个国际著名期刊的主编或编委。刘宝碇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开创了研究不确定现象的公理化数学分支“不确定理论”,派生出不确定规划、不确定逻辑、不确定过程、不确定分析、不确定微分方程、不确定统计等领域,并得到了一系列成功的应用。其代表作是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的《Uncertainty Theory》,并已被译成俄文和日文出版。

杨立兴: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90余篇。相关成果发表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C、D、E,Omega,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等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Top 1%)、“ESI热点论文”(Top 0.1%)、以及期刊“前25篇热点论文”;2014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先后获得中国运筹学会“运筹新人奖”、“钟家庆运筹学奖”和“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并入选北京交通大学首批“卓越百人计划”。多次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目前任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分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亚太工业工程与管理学会Fello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