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能够赢得尊敬

09.09.2014  04:24

    又是一年教师节。鲜花和祝福,会像往年一样萦绕着许许多多辛勤工作着的教师们。

    然而,有教师却说,我最在乎的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还会不会来看我,因为那是不沾有丝毫功利色彩的。这样的教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敬意。

    本来,教师是个辛勤耕耘、平静守望的职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些人意识到了教师手中的“权力”:安排座位,关注多寡,都可以有不同的意味;教师脑海中的知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也变得“值钱”了。以至于许多教师忍不住发问:今天,我们凭什么赢得尊敬?

    凭永不放弃的道德良知。当功利之风无孔不入时,教师德行就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防线。

    这道防线就是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子女,拒绝把知识当作交易的筹码。倘若这条防线垮了,为人师的底线也就垮了,从此如何当教师?

    凭对人的发展的独特的判断力。宽阔的精神视野带来的对知识价值和教育价值的选择,是任何智能机器都代替不了的。教师可能知识并不渊博,但能把碎片化的知识用思想串起来呈现给学生;教师会努力去发现学生“热爱的禀赋”,让终身兴趣生长壮大;教师会把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看作当下最重要任务之一。这是教育能够留给学生的最好的东西。

    凭走进人心灵的能力。能够支撑教师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不只是德行和学识,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成长复杂性的包容,以及真诚、热情、尊重、民主、平等等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经济学家张五常小学六年级时,每试必败,记过频频,自认为没有再黑的日子。某天,却有一名教师对他说:“不要管他人怎样说,好自为之,将来在学问上你会走得很远,远过所有我认识的人。”此后半个多世纪,张五常每逢挫折,就会想起这句话。那名教师若仍在世上,一定会为这份敬意而感动,为当年的宽容而欣慰。为师者,只有做好人师,才能让教育具有穿透岁月的力量,才能赢得历久弥新的尊敬。无论孩子当下多么不如人意,无论他将来走哪条路,能够在他的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的人,都是伟大而可敬的。

    今天,教师赢得尊敬的坐标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坐标的内涵却大为不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教师,他们珍视自己的身份和名誉,明晰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笃信教育的力量,并以全部的力气捍卫教师的尊严。

    真心祝愿每一位教师,在这一天收到的不只是鲜花和祝福,还包含着一份恒久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