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不能“钱多人傻”
有报道说,广州市天河区的街道出现了多个“天价”采购预算。其中,天河南街道的政府采购预算表显示,该街道计划购买27个U盘(含移动硬盘),共需花费2.7万元,即平均每个U盘要1000元。而黄村街道预算表显示,该街道办公用房租金及管理费今年预计支出140万元,采购数量为1平方米。对此,天河区相关部门回应,不排除有些部门或者街道的财务人员不专业,出现了差错。
用一句“不专业”就试图掩盖问题的真相,有点太瞧不起咱们老百姓了。谁家过日子都知道货比三家,都清楚批发的要比零售的便宜,为什么有人就不知道呢?如果说财务人员真的“不专业”,预算表怎么可能轻易上报并公开呢?难道科室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在审核过程中都未曾发现这个“小小的错误”?小马飞刀以为,很有可能是让财务人员背了黑锅。
政府采购制度的设立,其初衷就是杜绝党政机关在办公设备和用品采购中出现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情况。该制度从2003年实施以来,在较大范围内起到了防止腐败的效果。但毋庸讳言,政府采购的腐败空间仍然很大,政府采购组织和商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益关系更是难以说清。前年,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发布的《法治蓝皮书》就显示,政府采购中的协议采购不仅没有价格优势,甚至还有高达八成的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均价。
政府采购如此“买贵不买对”,莫非政府采购者都“钱多人傻”?当然不是这样,其背后总离不开乱伸的“权力之手”。虽然我们也经常看到,迫于舆论的压力,相关部门纠正了一些曝光出来的政府天价采购案例,但是“隔墙扔砖头”式的监管模式打破不了“钱多人傻”的政府采购潜规则。
政府采购普遍性的“公地悲剧”无非只是自律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不敷其用的一个缩影。改变这种状况其实说简单也的确很简单,那就是只要在政府自律的基础上引入他律这一制度变量。公共财政名义上归全体人民所有,但由于全体人民行使所有权的成本过高,此时监管不给力,权力者就会以个人私利的形式介入其间,从而主导资源分配。只有加大公众监督的环节,并且真正落到实处。换句话,政府采购在哪里,阳光就在哪里,只有打通二者之间的区隔,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节约经费。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