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该不该当“保姆”—— 关注永昌青笋“卖难”调查报道之三
永昌夏季青笋出现“卖难”,挨骂最多的是当地政府部门。
有人忿然说,这肯定是政府干部“三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干出的事,找他们解决……
也有人批评说,菜都烂在地里了,政府都在干什么……
政府部门有苦难言,也在深思:在新时期,到底怎样处理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应不应该充当农民闯市场的“保姆”?
一
“跟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政府干部们为平白无故挨骂抱屈。
之所以抱屈,是因为这些年来,政府也在学习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很早以前,确实出现过政府部门强制农民种植某种农作物,或是许诺保证农民种植收益的事情。这样做的后果是,当收获季节到来时,如果市场行情好,赚了钱农民自然兴高采烈,对政府干部也满怀感激;但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农民就会把怨气发在政府部门身上,甚至发生过农民把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倒在乡政府大院里的事情。面对后一种情况,前些年政府部门缴足了“学费”,各级干部成了“卖难”农产品的消费者。但最终,干部和农民都不满意。
吃一堑,长一智。随着市场的发展,各级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类似的情况基本绝迹。因此,面对不分青红皂白的骂声,政府干部们感觉很委屈:“如果是政府强迫种植的,估计农民现在已经把菜都倒到政府院子里了,干部们也不得不吃‘爱农菜’。”
“确实跟政府没有一点关系。”种植大户们也替政府挨骂抱屈。
永昌县城关镇大坝村种植大户张学龙说,找市长不如找市场。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现在完全由农民说了算,能不能赚钱就得看市场行情。现在的难题是,如何让农民能跟上市场行情,踩上赚钱行情的“节拍”。
二
“其实,也不能说跟政府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有人对政府挨骂持不同的观点。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处理与农民关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引导农民、服务农民、帮助农民,但决不强迫农民。
农产品出现“卖难”,很多时候是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此在农民种什么时,掌握信息资源优势的政府部门要从市场供求出发,引导农民种什么。同时,要服务农民,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培训农民掌握和提高生产技能,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最要不得的,是政府部门强迫农民。政府部门强迫农民种什么,其实质是弄反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把政府自身当成了市场经营主体,却又不能承担市场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最终使得政府丧失了信誉、损害了形象,害苦了农民。
“从政府职责来说,青笋出现‘卖难’,政府应该向农民提供帮助。”永昌县县长张政能表示。
青笋“卖难”现象出现时,县政府便第一时间召集了相关乡镇、农业企业、运销企业和种植大户,一起研究解决方法,尽量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但临时找买家,彻底解决已经“卖难”的青笋,政府也办不到。政府能办到的是尽早了解市场行情,帮助农民联系买家,防止未上市的和复种的蔬菜出现“卖难”。
张政能认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就不能让政府充当农民闯市场的“保姆”。他认为,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其实也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职责表现在研究市场、引导市场、服务市场、建设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中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部门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研究市场规律,熟悉市场运营,引导市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市场需求提供应有的服务、基础设施,制定和完善市场运行的制度等。具体到永昌的高原夏菜生产,政府的职责就是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畅通市场供求渠道。(记者 杨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