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府补偿天使投资 市场担心骗补、官员寻租

01.03.2016  10:51

   担心“天使”骗补?担心官员寻租?

  中国兰州网3月1日消息 2月1日,《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实,这一办法从2016年1月25日出台至今,就在上海滩风投圈、创业圈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各方态度不一。

   市场不愿做天使?政府引导!

  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下称“科创中心22条”),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全面部署。其中,第15条提出要“扩大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强化对创新成果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同年9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沪府办发〔2015〕85号),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对天使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

  上海市科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制定《管理办法》,是对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总体要求的具体落实。”

  上海市科委等在“关于印发《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亦表示,施行相关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投入力度”。

   根据《管理办法》,对投资种子期科技型企业和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分别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60%和30%给予补偿;每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单个投资机构每年获得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600万元。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种子期时,因风险过大、不确定因素过多,银行不给贷款,风投又看不上,没有人愿意做‘天使’。补偿办法就是希望在市场缺位时,政府跨前一步加以引导。”

   “骗补”“不可持续”……各种不看好?

  然而,对于上海市政府的这一良苦用心,外界并非完全理解和高度认同。

  1月25日《管理办法》发布后,有业内人士认为,《管理办法》会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但是,风投圈、创业圈的部分人士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有投资机构认为,上海市政府干的是一件“博眼球、华而不实”的事情。甚至有网友担心:届时全世界的“天使项目”都可能来上海骗钱。

  《管理办法》发布后的短短24小时之内,就有段子手编写了一个“套利攻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先成立风投公司A,再找人成立两个创业公司B、C,A给B投资1000万,除正常开支100万之外,B用剩下的900万买下C,实际钱回到自己手里,三个月后B经营不善倒闭,再找政府补贴60%,600万到手。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虽然这个套利攻略看似夸张,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行。”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政策肯定是好的,但是这个政策不可持续。首先坏账的认定,天使投资期限都比较长,实际操作难度非常大;再者好的风投肯定不会为了补贴,去降低投资标准。所以最终好的机构不一定能申请到,钻空子的机构倒是会有骗补的可能。政府为了避免风险一定会把补贴用到好的风投机构身上,而这和最初鼓励小风投的初衷南辕北辙,最终可能会不了了之。”

  除了“骗补”“不可持续”的观点外,“权力寻租”也成为不被看好的另一大原因。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公司负责人认为,具体经办的人会有道德风险,如果政府官员权力过大,就有可能滋生新的腐败,而这样的政策不仅没有激励创新,反而对创新不利。

  同时,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拿着纳税人的钱在花,政府是不是做的太多了一点呢?”

  张恒创业一年,目前用开创式的交易体系和信用模式致力于装修行业的改变。作为典型的初创企业,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管理办法》是政府的一种姿态,是好事,但是我估计这个钱很难拿到。这个钱如果通过市场机制反哺市场,会加大市场活力,但是如果通过行政手段支持市场,具体落实就有待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