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直通车:政府窗口服务应建群众及时评价机制

23.01.2015  10:40

  中国兰州网1月23日消息  造服务型政府,这是各级政府改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的目标。但实际运行过程中,总有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直接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政府窗口单位、服务意识和态度却差强人意,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

  连日来,不少搭乘晨报“两会直通车”的群众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一话题上,针对如何提高政府窗口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不少人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和意见。归结这些建议和意见,“政府窗口服务单位应引进群众及时评价机制”成为四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本报征集到的“民间二号提案”。

  -群众心声

   “如何进行监督,没有一个直接的平台”

  “办一个特殊病种长期门诊,我两个多月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尽管对个别窗口的工作人员一肚子的意见,但我实在不知道该给哪儿反映。”1月21日,兰州市民缪红旗提及自己的经历,依然有些激动。今年74岁的谬红旗患有高血压,需要办理长期门诊,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所有的手续只能他亲自办理,原本以为很简单的手续结果让他跑了两个多月。“费点时间也不打紧,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个别窗口工作人员明明闲着,就是让我等,我还不能催,有一次我催了几次,结果人家直接让我回家等,隔几天再来办。”缪红旗说,“我当时气得就去找他们领导,可是找了一圈,不知道给谁投诉。”

  “不知道该向哪儿反映,这是一个普遍现象。”1月22日,兰州市民齐俊宏说。他表示,现在不少政府单位都在说开通了监督举报电话,但很多时候,老百姓压根就不知道这个监督电话,就是记住电话,投诉后究竟如何处理,也不可能天天催着要结果,起不到实际的监督、督促效果。“如何进行监督,没有一个直接的平台,所谓的监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个按钮就能评优劣,胜过无数个投诉电话”

  “其实,最有效的监督就是让接受服务的群众直接参与到监督过程中。”22日,在某政府政务大厅上班的刘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对接待的工作人员现场直接评价打分,打分标准简单划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几个档次。每周定期直接公布评分结果,这对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