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政府——专家学者谈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22.10.2014  11:45

   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决不允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

  全面铺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公布一份份“权力清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简政放权不断向纵深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步伐更加坚定。

  “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建设法治政府的决心和意志。

  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指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严格依法行政,营造透明有序、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是执政党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简政放权:依法改革释放活力

  “什么是行政许可?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审批。‘许可’过多、过滥曾一度让百姓难以适应。我自己就遭遇过这样的事,给女儿上户口跑了十几次,盖了若干个章,烦不胜烦。”说起行政审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同大多数百姓一样,经历过“为一件事跑断腿”的烦恼。

  “许可”过多、过滥,也成为企业难以承受的负担。一位省人大代表制作的“行政审批长征图”显示,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要经过30多个环节、盖上百个公章,最少需要272个审批日。一枚枚公章、一张张审批单如同一道道门槛,拦阻市场活力充分迸发。

  如今,这样的烦恼和负担正在逐渐减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新一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过去政府管得太多、太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市不分,政府和企业、社会、市场不分,影响了主体的活力。只有通过简政放权逐步规范政府的权力,才能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马怀德表示。

  一年多来,10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7个批次步步推进,632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新一届政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简政放权成绩单。“如此大力度进行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减政放权,可谓前所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马怀德十分欣喜。

  简政放权不仅让许多人享受到红利,更激发出强劲的市场活力。马怀德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1月至6月,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93.95万户,同比增长16.71%;就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1300万人以上,同比增长3倍多。

  “简政放权红利初显,更多的红利有待释放。在接下来的改革中,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仍旧不可或缺。”马怀德建议,一方面,凡是改革涉及的法律法规均应及时修改完善,保障所有改革举措在法制轨道上推进;另一方面,要及时组织清理修改配套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避免出现上下位法就审批制度作出不同规定。

  马怀德同时提醒,简政不是“简陋”,更不是粗枝大叶的“简略”,简政放权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他认为,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管结合,以防审批许可取消后管理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