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民政局五项措施扎实做好汛期工作

19.06.2017  14:33

    今年以来,天水市天气较为异常,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市领导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入汛期以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市县民政部门迅速传达批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靠实工作责任。 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市级监督、县区组织、乡镇(社区)落实的防灾减灾责任体系,靠实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提高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思想重视程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监测预警预报、排查隐患区域、应急队伍建设、灾情信息会商报送、应急物资储备供应等方面的具体任务,进一步细化防范应对措施。召开了灾情管理培训会和救灾工作推进会,当面传达了市领导批示精神,督促加快工作进度,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人,切实提高了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是完善应急预案。 总结回顾近年来全市减灾救灾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修订了《天水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初稿)》,增加了15个减灾委成员单位,进一步强化减灾委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对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构成、工作职责、应急程序、工作规程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征求、吸纳了46家涉灾成员单位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目前正在审核印发。收集、整理了各成员单位年度专项应急预案,掌握全市地质、洪涝等灾害的重点隐患区域基本情况,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结合防灾减灾宣传周宣传活动,督促县区以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基层防灾减灾预案,提升了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

    三是加强灾情管理。 每次灾害发生后,市、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启动工作程序,深入受灾乡村查看灾情,并严格按照“初报求快、续报求全、核报求准”的要求及时报送灾情。截至目前共通过国家自然灾害报送系统向省民政厅报送灾情17期。强化对阶段性灾情、强降雨天气和重大灾害灾情的分析研判和会商核定,加强与涉灾部门的沟通联络,确保灾情信息资源共享。确立了县区恶劣天气后两小时内情况报告制度,“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争取及时掌握灾害情况。高度重视应急值守工作,制定了汛期救灾应急工作包干责任分工表,确定了责任领导、负责人员,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守《汛期值班制度》的责任规定,24小时开通手机,及时掌握反馈重要信息,处置紧急情况。确保联络畅通,及时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了解县区灾情动态。

    四是增强防灾备灾能力。 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参与“一线救灾”工作机制,召开专题会议,逐级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具体任务和规定时限,充分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防汛防灾;督促指导基层尽快建立完善“一表一图两卡两清单”资料体系,进一步扩大工作制度在乡镇、村级覆盖范围。全力开展省级救灾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用工作,抓紧录入应急指挥、物资调度、基础信息等数据,接收下发了一批北斗救灾应急终端,切实提高救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全市共储存救灾物资37类40种211413件,各类救灾物资备得足、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

    五是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去冬今春以来,天水市在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方案,严格审批程序,完善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冬春生活救助补助资金。截止目前,市、县区共发放2016-2017年度冬春救助资金4510.591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88377户、365742人。结合明察暗访年督查活动,由分管副局长带队,组成专项督查组,进村入户查看资金管理和发放等工作资料,详细核对各乡镇台帐、统计表和档案,全面检查规范化管理工作措施,对个别县区、乡镇发放不及时、程序不规范等存在问题进行了严肃通报并限期整改落实。

                                                                                                                                                                (天水市民政局 周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