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户籍限制是社会公平回归的开始

26.01.2015  03:38

    今年,甘肃省将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1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全面放开户籍限制,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差别,推行居住证制度;县政府驻地撤销镇级建制改设街道办事处。这个项目的实施开启了甘肃省户籍改革的破冰之旅,是公众期待已久的,不仅有形式上的意义,还原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也有利于消除身份歧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体现公平和正义。

    事实上,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经济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还在快速推进,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各种资源大范围、大规模流动,立制成形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然无法完全适应当今时代和未来趋势的要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因素,急需与时俱进加以改革。

    我们也看到了近十年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户籍改革都是热议话题。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年前的论文中就已提出,政府应“大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坚决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彻底消除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只是总体而言雷声大雨点小,改革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重要原因在于,户籍改革的背后,是万分复杂的权利和利益关系调整。从基本的政治权利到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太多的个人权利和户籍绑定,客观而言,改革难以一步到位。

    而甘肃省取消农业户口,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无疑是顺应民心之举,值得肯定。但是换个角度看,从字面上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在同一地域范围内淡化户口观念或许可以做到,但现实情况却是不同地域内户口附加值仍有很大不同。因此,笔者认为,取消农业户口关键不在改变户口簿的农业色彩,而应着眼于把福利内容从户籍上剥离掉,从制度层面对不同户籍性质,不同地域公民平等赋权,如此才能触及户籍改革的核心问题。

    同时,放开户籍限制,也不是给一个居住证就完了。关键还要实现人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还要以公民权利、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前提。只有实现了均等化,各地户口的“身价”才不会天差地别,人们才不会再为弄个城市户籍而不择手段,而城市也不会有那么大的人口流入压力。说到底,只有户籍还原为一个人口登记管理的手段,才不用承载这么多不能承受之重。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可以说是拉开了社会公平的序幕,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这一轮的户籍改革行动中,除了要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更要消除隐藏在城乡户籍制度背后居民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福利方面上的权利差异,也只有这样,才真正称得上“公平”的户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