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毛里求斯海岛之外

10.09.2015  12:58

虽然迷人的海岸线近在咫尺,但我显然更钟情于这个岛国内陆上的人间烟火。(图:没有风浪之时,海水安静得像一面镜子)

当穿着沙滩裤比基尼的爱侣们在椰林下的躺椅上浓情蜜意时,我已搭上一辆吉普飞驰在当地窄小的马路上,路过大片彩色房子的村庄,路过有着混血轮廓的美丽姑娘,路过喧嚣的集市,路过一场大宴宾客 300 人的当地婚礼,路过有着彩窗的天主教堂,也路过带着咖喱味的印度神庙……虽然迷人的海岸线近在咫尺,但我更钟情于这个岛国内陆上的人间烟火。

甘蔗地里出生的混血

路边刮起了一阵亚热带风球的余风,甘蔗叶把车窗刮得“哗哗”作响,此时窗外是公路电影大片的景象,云压得很低,两旁是无边无际大片的甘蔗林。我要求腼腆的当地司机把音乐开得大声点。一首欢快的印度音乐在车里闹腾起来。这时华裔向导为我解释道,这位司机的父亲是印度人,而他的大家族里其实也有华裔的血统。

这个远在非洲的岛国,八成的岛民信奉的却是印度教

毛里求斯 ,又怎么可能不对它的殖民色彩刨根问底?否则就没法理解为什么毛国人民的肤色是七彩的,火山泥是七彩的,房子是七彩的,似锦繁花与蔬果是七彩的。早在 1505 年,葡萄牙人第一个登上当时的荒岛,不见上帝只见蝙蝠,于是留下“蝙蝠岛”三个字就离开了。然后,荷兰人来了,把它献给了莫里斯王子,虽然,据说荷兰人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也弃岛而逃,但有一点值得骄傲的是,这个岛用的是荷兰人莫里斯王子的名 Mauritius,中文翻译为毛里求斯。甘蔗地是由法国侵略而带来的一种产业,如果没有这根甘蔗,就不会有那么多印度劳工;如果没有这根甘蔗,毛里求斯的产业也不会被带动;如果没有这根甘蔗,当地人可过不上五年一收成的慵懒日子,毛里求斯也就不会生活节奏如此缓慢,这里的人会说,甘蔗榨出的头汁,就如同流淌在毛里求斯人血管中的血液,而蔗糖则是这座岛屿的命脉。

毛里求斯的殖民历史虽然辛酸,但也为这个七彩岛国带来了繁荣,让它从一个荒岛摇身一变成为非洲最富饶的岛屿,当然也成为欧洲人的后花园,岛上的路大多是法国人修建,尤其是这些老路弯路,皆因殖民者的浪漫病发作,为了一棵树、一块石头,就大呼小叫、绕道而行,好像他们心中早有了一幅神圣的蓝图。

复杂的历史造就了毛里求斯人的混血面孔

曾经作为殖民者的白人留下的天主教教堂

在中央市集假装当地人

每到一处,菜市场一定是我必逛之地,旅行经验告诉我,要想在极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个陌生国度,那么请走菜市场这个快捷通道。每天早晨 9 点半,路易港古老的中央市场就会成为色彩汇聚的海洋——这里人声鼎沸,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烤焦辣椒、咖喱和熟透芒果混合而成的奇特香味。你所能想到的每一种香料、水果或蔬菜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和其他各式各样的奇奇怪怪的商品高高地堆放在一起,超出你以前的视觉经验!每天的黎明时分,商人们便通过卡车,将这种状如羊角的植物从毛里求斯岛周边山区散布的蔬菜农场和种植园中运至市场,或从几条街 之外 的港口,直接调运刚采摘来的鲜货。本地的渔民也会将他们捕获的金枪鱼、琥珀鱼、大虾,以及从珊瑚礁中间捞到的各种古怪且颜色鲜艳的热带鱼拿到这里出售。 这个位于城镇中心的市场嘈杂且拥挤不堪,到处充斥着刺鼻的气味,但从 1844 年起,它就一直是毛里求斯首都人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首选之地:购买者和做生意的人们说着包括法语、克里奥尔语、汉语以及印地语在内的各种语言——这是一个你在任何历史教科书上都找不到的,富庶且活泼的毛里求斯形象。

岛上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远处的野鹿正好奇地打量路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