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不放松 不停顿 不懈怠 敢死拼命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度贫困村梁山村精准脱贫路径探析

24.02.2018  22:32

    原标题:【三年决战奔小康】不放松 不停顿 不懈怠 敢死拼命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度贫困村梁山村精准脱贫路径探析

    梁山村党支部书记冯小明与村民共商发展核桃、花椒、苹果等增收致富产业,确保如期稳定脱贫。记者高樯

    2月19日,大年初四。

    昨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天水市清水县土门镇梁山村的沟沟壑壑。

    清晨的太阳升起,通往村口的马路上陆续来了很多村民,他们手里都拿着铁锹与扫帚。

    “这条路,我们期盼了那么多年。现在修得这么好,我们要爱护好它。

    在无数把扫帚的左右挥动中,一条深灰色的水泥路渐渐显露出来,大约有五六公里,蜿蜒盘旋,如同印刻在山梁上一般。

    几十年来,路对于这个海拔2000米的小山村来说,意味着幸福与希望。

    村民梁保祥来得最早,而且扫的最多、最远,一直扫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

    因为他知道,今天村党支部要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

    在农村,大年初四还正是过年的时候,为什么要着急开会?

    “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梁山村的关怀传达给每一个群众,让大家感受到温暖,增强脱贫的信心。”村党支部书记冯小明道出了缘由。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梁山村的三个问题

    全村42名党员,除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和没有回来的以外,其他的都来了,这其中包括20名流动党员。

    在大家的期待中,村支书冯小明讲起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关注遥远的梁山村,以及对村里脱贫工作的关心。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打好今后三年脱贫攻坚之策。

    冯小明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名被推荐参加会议的村党支部书记之一,在会上作了发言。

    “让我给习总书记汇报,真的没想到。我给总书记一五一十地讲了梁山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他听得非常认真,还问了三个问题。”冯小明说。

    为什么会选择梁山村?在冯小明看来,可能是因为梁山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

    在汇报了村里的道路、吃水、危房改造、孩子上学、林果产业发展等情况后,习总书记当场问了三个问题:“村里现在吃窖水的问题解决了吗?”“村里种的苹果都有什么品种?”“D级危房怎么定义?

    “解决了,现在通了自来水。”“苹果有红富士,还有花牛苹果!”“D级危房就是需要推倒重建的,C级是可以维修的。”冯小明一一作了回答。

    一问一答间,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关心与关怀。

    说完这些,冯小明还给大伙儿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每个人都听得非常认真。

    “习总书记说,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当冯小明讲完时,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很激动,也很感动,真的没想到习总书记能这么关心我们梁山村。”村民潘喜林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我在外地打工,那天看新闻联播,竟然看到了我们村的冯书记,特别兴奋,感觉村里的发展得到了肯定,今后一定会更好!”村民刘吉祥说。

    “除了激动、感动,我们还要行动,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把我们梁山村的脱贫工作做好,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冯小明说。

    只有牢记人民,才能赢得人民信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才能获得无穷力量。

    在梁山村浓浓的年味中,一种向上的力量正在升腾。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城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激发深度贫困村的内生动力

    梁山村穷了那么多年,却从2014年之后忽然间开始变了样子,这是为什么?

    “这一届的村干部我们都很佩服、很信任,他们为村里做了很多实事,我们也受他们的带动,只要村里需要干什么,大家都齐心协力地干。”村民梁志强说。

    梁山村距离清水县城约35公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干旱山区,共有梁山、白水沟、陈尧、蒲滩、冯湾5个自然村,布局分散,仅仅把5个自然村走一遍,就需要两个多小时。

    村民梁志强10岁那一年,也就是1990年的时候,他上学需要走很长的山路,遇上下雨下雪,父母就不敢让孩子去上学了。

    “因为路很滑,怕出危险,之前就发生过几个孩子摔伤的事情。”梁志强回忆说。

    路,成为了梁山村与外界相连的最大阻碍。

    直到2014年,一条2.5公里长的水泥路修通,才结束了梁山村多年来没有通村公路的历史。

    然而,在这条路修通的背后,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心里都明白,没有村党支部的努力,这条路也不可能那么快就修成。”在村民梁虎成看来,这条路是村党支部坚持不懈争取的结果。

    2013年底,冯小明全票当选梁山村党支部书记。

    “不要看她是个女同志,干起工作来一般人可比不上。”村里的老党员潘喜林说。

    冯小明从小就在梁山村长大,对这个小山村有着特殊的感情。

    二十多年前,冯小明有一次和母亲去远方的亲戚家,同样是农村,但是亲戚所在的村子里却有水泥路,冯小明对母亲说:“如果以后我当了咱们村的村支书,一定要把路也修成这样的。

    性格有些固执的冯小明,让曾经说过的话都变成了现实。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天,她就主持召开了梁山村党支部会议,但是很多党员都没有来,后来她一个一个地上门拜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其实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信心,认为你开个会就能把事情办成吗?”冯小明说。

    为了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冯小明决定自己先动起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镇里、县里跑修路的项目,最终梁山村的通村公路项目列入了计划,并且资金很快到位了。

    当冯小明把这个消息告诉村民的时候,大家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随之而来的是欢呼声和七嘴八舌的交流声。

    “让小明当这个支书,当对喽!”老支书朱跟代感慨地说。

    很快,施工队进入了梁山村,打破了小山村的安静。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

    “为什么先修白水沟的,不修我们的?”因为项目一期只有2.5公里,村民们开始争执。

    冯小明作了详细的解释,她作了一个三年的规划,准备分步骤实施,到2018年年底全部实现5个自然村道路硬化。

    在冯小明的带动下,村里的党员首先站了出来,帮助做解释工作,而且率先表示支持村党支部的工作。

    村民们慢慢也想通了,之前提出质疑的村民也觉得是自己太心急了,事情要一步一步干。

    “我们党员要做榜样,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能够换来很多群众的认可,这是共产党员的职责。”曾经当过兵的村民梁百祥说。

    去年修路的时候,占用了梁百祥家的一些耕地,他一分钱补偿都没有拿,邻居原本是要挡一下,梁百祥就对他说:“这是全村的大事,我们能做点贡献,应该感到高兴。”听了梁百祥的话,邻居不再为难。

    为了增强村里的凝聚力,冯小明建起了“梁山村党员微信群”和“梁山村微信群”,在群里定期发布一些最新的政策,特别是有关村里的工作计划,都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一件事靠一个人是干不来的,只有大家心往一块儿想,一起干才能成功。”冯小明说。

    从四川参加完会议,冯小明就赶回村里,为村里春节期间的文艺活动做准备。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冯小明每天都是匆匆忙完家里的事,就带领村里的妇女一起排练舞蹈,为节日增添欢乐氛围,也能够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冬日的阳光照在梁山村,人们围在“乡村舞台”的前面,四周都是大红的灯笼,喜庆的锣鼓声传递着村民的喜悦与幸福。

    冯小明领衔表演的舞蹈,引发了更多的欢笑声,可能是大家觉得一个村支书跳舞的样子和平时不太一样。

    路通了、水通了,梁山村的面貌在变化,变化更大的其实是村民的内心,他们的抱怨少了,自暴自弃的心态少了,“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观念开始生根发芽。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这样的改变,更多的来自于村党支部、来自于党员的带领。

    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才是精准扶贫的精髓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更需要清晰的路径。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3年当选村支书,2014年就开始了精准扶贫,冯小明起初也不是很明白到底怎么做到精准。

    于是,冯小明认真学习中央和省里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文件,后来她发现,不仅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而且扶贫措施也是要精准,要“对症下药”“一户一策”,这样才能见到效果。

    通过4年的实践,冯小明的思路得到了验证——梁山村的贫困户从原来的213户,减少到了101户。

    “习总书记在四川的座谈会上说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冯小明说。

    除了道路、水利、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取以外,冯小明在精准扶贫中坚持“一对一”做工作。

    什么人适合干什么,就想办法帮助他,会种苹果的就帮他建苹果园,会种花椒的就帮助种花椒树,会养猪养羊的就帮他搞养殖,会建筑技术的就为他创造外出务工的机会……

    虽然这样做要费很大的精力,但冯小明坚持做下去。

    过去4年,梁山村建成了2731亩果园,其中苹果455亩、核桃680亩、花椒1596亩,目前已经挂果的1130亩,平均一亩收入1600元左右,这才刚刚开始,如果3年后到盛果期的话,一亩收入4000元以上没有任何问题。

    “我去年果园一共收入了2万多元,一下子感觉生活宽裕了,大家都羡慕得很。”梁虎成笑着说。

    按照村里的发展思路,像梁虎成这样的贫困户有6户,依靠种植苹果树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有15户搞起了养殖,去年最少的收入2.5万元;71人通过培训拿到了技能证,有了证外出务工每个月工资可以多拿200到300元;有22户建起了分户式光伏发电,户均收入3000元。

    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125元,贫困户人均达到3648元。

    “村里以前没有什么产业,大家也不会挣钱,能把家里养活住就行了。现在我们把产业扶贫放在首位,农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脱贫的信心也逐渐足了。”村主任陈桂云说。

    尹仲凯在外打工已经30个年头,每年过年回来一次,今年他感觉最不一样。

    “今年感觉大家都很高兴,大家愿意坐在一起聊天了,以前可不是这样,都怕说自己的生活。”尹仲凯说。

    村民朱元林和尹仲凯是发小,几天前,两个人坐在一起喝茶,谈起了各自的收入。“我感觉我还没有他一年挣得多,而且在村里比较稳定,不像我还要在外面奔波。”从尹仲凯的话里,我们能够听出村里的变化。

    十几天前,冯小明在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贴上了一张新的表格,这是梁山村101户贫困户的脱贫计划。

    其中,52户计划通过管好果园增收,33户计划经过培训外出务工,2户因病致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加上果园栽培实现脱贫,8户家里有大学生的通过享受教育资助使其毕业工作后带动家里脱贫致富,剩下的6户没有劳动力,主要依靠政策保障脱贫。

    “这是我们和帮扶干部一起,挨家挨户算细账,制定出来的,争取两年内实现。”冯小明说。

    这个计划,101户贫困户每家都有,他们从计划中能够看到未来。

    敢死拼命的不只有干部,还有贫困户自己,一起冲锋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对于整个甘肃来说,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决战。

    而在梁山村这样的深度贫困村,更是如此。从党员干部,到贫困群众,谁都不能有任何的松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听了习总书记的这番话,感触很深。如果贫困户自己不努力向上,扶贫工作就很难有成效。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所以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很重要。”冯小明说。

    让梁山村富起来,是冯小明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她一直在努力,就连高中毕业在外打工的时候,她都想着挣了钱回村里盖个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也有个快乐的童年。

    2009年,当冯小明成为村里的文书后,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养猪和种苹果树的事情都丢给了家人。

    冯小明为了村里的脱贫事业拼上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像她这个年龄的妇女本应该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

    然而,她却选择了梁山村。

    冯小明也动摇过,她想过放弃,那是在儿子高考落榜的时候。

    儿子在县城读书,婆婆租房陪读,但是由于身体原因没办法坚持下去,冯小明在去县城陪儿子读书和继续当村支书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

    冯小明把儿子从县城的高中转到了镇里的中学,也正是因为这一决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没有考上大学。

    “我不知道孩子以后会不会怪我,希望他能够理解妈妈的做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在大家最团结的时候,我如果退缩了,心里难安。”冯小明说。

    去年,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这对于冯小明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平时工作忙,没有好好在家里陪父母,尽管村委会距离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有时候感到很愧疚,但是我想如果父亲还活着的话,他一定会替我高兴的。”冯小明自我安慰地说。

    在冯小明的带动下,村班子成员个个都把精力放在了全村的发展上。

    “每年年底算账的时候,看到哪户脱贫了,心里特别高兴;看到谁还没有脱贫,也很遗憾,感觉压力很大。”村民朱元林说。

    “省委书记林铎说,要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鼓舞,我也经常讲给贫困户听。”冯小明说。

    敢死拼命,不只有党员干部,还有贫困户自己。“我虽然家里条件差,但是我有信心脱贫致富,拼命往前奔,好日子就会来。”村民梁保祥说。

    冯小明说,梁保祥家里贫困的原因主要是母亲瘫痪、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在外打工。

    “我特别想出去挣钱,但是母亲需要我照顾。家里还有十亩地。不过只要有机会,我就在附近去干活,能挣多少挣多少。”梁保祥的乐观向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冯小明说,梁保祥特别上进,自己家庭困难,本可以享受低保,但他坚持要让给别人。

    “我知道有人比我更困难,更需要。我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扛过去这两年,孩子一毕业就好了。”梁保祥说得很轻松。

    从梁保祥的身上,看到了拼命脱贫的精神状态,也让人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到。

    “他脱贫肯定没问题,去年种了5亩花椒,再过一年就可以有收入了。”冯小明也同样肯定。

    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户都像梁保祥一样,还有个别贫困户自己不积极主动想办法,躺在家里晒太阳。

    有一户就比较典型,也是让冯小明很头疼的扶贫户。

    “我给这位贫困户做了很多次工作,但思想就是转不过来,有时候看他不争气的样子,真想给他几拳头。”冯小明说。

    这位贫困户不愿意出去打工,他觉得苦,也不愿意种地。房子地基下陷,他也不管,成了危房,村里要帮他维修,他自己还嫌麻烦。

    大年初四,冯小明专门找到这位贫困户家,再做一次思想工作,让他参加技能培训,外出打工挣点收入。

    “我不出去打工,出去打工房子谁来修?”这位贫困户理直气壮地拒绝冯小明的建议。

    “你去打工挣钱,家里由村里帮你照顾,房子村里也给你想办法。”冯小明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这位贫困户思想有所转变,答应考虑一下。

    “其实他去年出去打了两个月的工,挣回来了3000多元,就是不吃苦,只要动起来,脱贫也还是有希望的。”冯小明说。

    冯小明在给习总书记汇报的时候,就提到了个别贫困户“晒太阳”的问题,习总书记专门叮嘱说,回去告诉大家,现在还不是晒太阳的时候,等脱贫致富了再晒,要树立这样的思想。

    决不能“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我把总书记的话讲给大家听,特别是贫困户,希望他们能够增强信心,加快脱贫致富的步子。”冯小明说。

    梁山村虽然很偏远,但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村民们心里倍感温暖。

    大年三十那天,正准备在大喇叭上给乡亲们讲一讲过年的注意事项时,冯小明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打来的。

    “林铎书记在电话里问我,年货办好了吗?村民们都有肉吃吗?我回答说办好了,都有肉吃,他还让我代他给群众拜年!”冯小明说。

    梁山村的这个年不同以往,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村里的变化,年轻人谈着今年的计划,孩子们也在说着未来的梦想。

    一场拔河比赛,更增添了几分竞争的味道,力量、团结、节奏,都在拔河中完美展现。

    “这就像脱贫攻坚,只不过我们的对手是贫困。”作为裁判的冯小明笑着说。(记者 白德斌)

( 编辑:常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