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谋跨越 ——定西市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回眸

01.12.2016  12:08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定西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事业有力推进,脱贫攻坚稳步前进,民生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精准施策持续推进脱贫攻坚

  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号工程”,脱贫攻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以来,定西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机构整合、力量充实、联系包抓投入保障等机制,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精准脱贫工作持续稳定向纵深推进。

  全市投入财政综合扶贫资金167亿元,占总支出的75.9%,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3%。整合各类产业扶贫资金1.87亿元,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6家、家庭农场229个,通过流转土地、生产资料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分红增收;扶贫先扶智,精准培训贫困劳动力13万人次,输转贫困劳动力63.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推进水电路房设施改造,切实解决事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难题,累计解决了215个贫困村22万人饮水不稳定问题,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1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65万户;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千方百计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定西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抢抓政策叠加机遇,致力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提升。

  今年以来,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000个,完成投资622亿元。8个省列重大项目和100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争取国家专项基金建设项目63项16.9亿元,撬动社会投资60亿元;储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71个,开工建设18个,完成投资9.5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55个,到位资金420亿元,同比增长18%;第22届“兰洽会”和首届敦煌文博会签约项目135个,总投资728亿元,已开工91个;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8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实施企业技改项目102个,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加快培育消费新亮点,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同比增长9%。

全力以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定西市按照“稳增长扩大信贷总量,去产能服务优势产业,去杠杆降低融资成本,补短板狠抓脱贫攻坚,优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思路,大胆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全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助推脱贫攻坚中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全市中药材配方颗粒生产前期工作有力推进,举办了第二届世界黄芪论坛,定西黄芪道地药材产地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认证;蓝天淀粉公司等4户全国马铃薯主食化试点企业投入生产,主食化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研发马铃薯主食产品18类;成功举办草木业发展高层研讨会,民祥牧草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7家养殖企业创建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房地产去库存126万平方米,红旗山煤矿入列全省煤炭行业去产能关闭计划,退出煤炭产能15万吨;深入推进“营改增”改革,积极落实“五缓四降四补贴”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减税红利加快释放。

协调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扩建、管网改造、水利项目……今年以来,定西市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基础设施硬件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2016年,定西市区供热、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完成编制,陇西县“多规合一”总体规划批复实施。市区建设完成投资51亿元,滨河西路改扩建、城区供热管网改造、新城区临时停车场等24个项目建成投用,渭源街热源厂、定西西站站前广场、农产品交易中心等50个项目加快推进。各县城实施城建项目140个,完成投资69亿元。实施临洮东部农村集中供水等水利项目38个,完成投资7.7亿元。完成信义路退耕还林工程15.4万亩,农村“四旁”、城镇面山义务植树2200万株。

尽心竭力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为了把民生优先战略落到实处,定西市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6年,全市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国家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的项目)563个,改造校舍14万平方米。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患者医疗费用4000万元。实行新农合包干付费,住院报销比例64%,较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探索开展农村“两保一孤”人身意外伤害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实施棚户区改造5103户,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3066套,发放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253万元。建成“乡村舞台”490个,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达标。(记者杨世智 通讯员癿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