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激发教育内涵——庆阳环县教育工作走笔之二

28.09.2015  17:55

  原标题: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内涵——环县教育工作走笔之二

  始建于1916年的百年老校环城小学,地处环州古城内灵武山下,属省、市、县三级重点小学,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校,庆阳市首批示范性小学。

  近年来,学校为了让每位师生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秉承“坚持让师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这一理念,把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作为教育教学的原则,注重教师的特长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坚持环境文化陶冶,实践文化引领,制度文化约束和科研文化提升相结合,在特色中铸就品牌,在发展中追求内涵。

  环城小学校长苏红芳说:“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借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工程、环县地方文化、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感动与感恩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及名家书画欣赏等,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构建了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涵养品质和提升能力为基本点,以导学、助学、研学、展示、评价为环节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方面,开设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思。”

  该校建校以来共培养1.2265万名学生,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模范教育先锋基地”、“全国巾帼文明岗”、 “全国妇女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以及省级家长示范学校、德育示范校、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环县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发展快。抓教育,如何去探索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我们认真思索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方式上由安全优先向质量安全并重转变,在工作重点上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型传统管理向精细化科学管理转变。‘三个转变’使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环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翠艳如是说。

  环县五中,是环县新生态教育的领跑者。

  2012年,该校开始与全国高效课堂教师培训中心结盟,2013年9月加盟全国新生态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成为全国首批“新生态教育实践校”。

  近年来,环县拓展课堂内涵,努力挖掘优势资源,研发校本教材55本,逐步实现了“乡乡有亮点,校校有特色”目标。环县五中坚持“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五步三查”自主高效课堂和“班级民主、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创建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建校5年来,环县五中教师读书写作蔚然成风,累计撰写文章10000多篇,校园网站发表6000多篇,编写教辅资料、校本教材及个人文集90本。

  “课改,是近几年教育界谈论最多的一个词,搞没搞课改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是否转型发展的标准。课改好不好?多数教育人都持肯定的观点;搞没搞课改?多数教育人望而却步,因为,课改不好搞,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是引导我们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环县五中副校长杨树岳独到的见解中不难看出,他在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同时,自己就是一个富有激情的管理者。

  在环县五中的展览室,记者翻阅了环县五中校长张兴斌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学习时撰写的一篇文章《改变,让一所新学校有了新气象》。他在文中写到了三个改变:改变自己、改变教师、改变学生。

  交谈的时间不长,但记者已深深地感到张兴斌校长是一位善于思考、富有才华、有思想的教育者。

  环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徐彦雄告诉我们:“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校长素质提升工程,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大校长队伍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校长治校水平;另一方面创新用人机制,不拘一格提拔任命有思想、有能力、有干事创业热情的优秀教师当校长,不断优化校长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理念先进、治校有方、作风优良的优秀校长、园长。也正是在这一优秀团队的引领下,全县教育才迈上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环县教体局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在片区校际交流、大学区管理、县城学校划片招生、初中与小学五四学制分流、中心小学托管村级小学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谋求实效,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积极破解资源短缺造成的“上学难”、“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

  环县教体局局长张明君说:“近年来,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弱化行政思维,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干部指导教学、服务学校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根本问题,以培养‘身体健康、品格优秀、成绩优良、素质全面’的学生为目标,引导教师、学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努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共同提高,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