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思维向出租车行业“顽疾”开刀
长期以来,我市出租汽车受运力不足、车况不佳、服务不好等“行业病”困扰,不仅使得出租汽车窗口形象受到质疑,也严重影响到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兰州市交通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市民打车难、车辆脏乱差、服务水平低、管理机制缺等行业“顽疾”和阻梗塞问题,实施“十大举措”深化行业改革,以“组合拳”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为市民群众出行提供便捷服务。(相关报道见10月27日《兰州日报》2版)
“打车难”是当前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民众普遍关注的大事。作为城市管理“顽疾”的“打车难”已成市民出行之“痛”,打车难、交通出行不便、出租车服务差且长期没有改观等现象,也已经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和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出租车驾驶员因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对自身的行业管理也怨气很大。这种两头不满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传统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体制僵化、利益固化的“顽疾”。
一直以来出租车行业实施的数量管控、严格准入的管理方式,造成了出租车市场实质上的垄断经营。而大部分的出租车企业都存在小、散、弱等特点,自身硬件以及软件管理方面缺乏真正企业化管理,从业个体准入门槛过低,行业有序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难以形成。此外,经营层级复杂、产权不明,经营主体多小散,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环节众多,经营成本层层加码之下导致出租车驾驶员不堪重负,最后,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转嫁到了乘客身上。
民生难点,必是改革的焦点,而改革就是要触碰现有利益格局。兰州市交通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市民打车难、车辆脏乱差、服务水平低、管理机制缺等行业“顽疾”和阻梗塞问题,实施“十大举措”深化行业改革,以“组合拳”破解发展难题,让我们看到了“治本”的希望。
2014年12月31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交通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其中针对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提出要科学定位出租汽车服务,完善运力投放机制,科学调节出租汽车总量,推进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配置出租汽车的车辆经营权。完善出租汽车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公共交通合理的比价关系。加强对手机召车等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管理,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实行公司化、集约化经营和员工制管理,进一步形成畅通有序的行业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兰州市交通委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实施的这“十大举措”,完全体现了这一改革的核心要义。
近日,交通部《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强烈关注。两个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出租车行业改革思路和重点举措,同时也提醒我们,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未来出租车行业改革所面临的最重大的考验。希望借着“十大举措”“组合拳”的力度,在出租车行业改革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我们能以更加科学务实、包容开放的态度,真正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并最终求得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