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录在全省系统深化改革和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18.08.2015  11:35
   

   

深化改革        狠抓落实

确保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在深化改革和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郭 承 录

(2015年8月14日)

同志们:

这次座谈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工商总局“深化改革和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现场学习交流商事制度改革经验,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明确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上半年,全省系统以贯彻省委“工作落实年”为契机,以推进“法治工商和信息化建设年”为主题,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监管“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一)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全省系统统筹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和年报公示制,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扎实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大力推行“先照后证”改革,严格按国务院和省政府公布的34项前置审批项目开展登记注册工作。在甘南州试点的基础上,报请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从6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把各类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登记事项统一纳入“一照三号”登记范围,全面取消了证照类、登记类收费。截至7月底,全省系统共办理各类市场主体“三证合一”营业执照17639份,其中企业8248份、农民专业合作社671份、个体工商户8720份。强化属地登记和监管,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由省级工商机关登记的企业外,其他登记权限已全部下放到市县工商机关。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活力持续激发,市场秩序总体平稳,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9.4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1.81万亿元,从业人员总数达到342.88万人。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1.91万户,同比增长17.24%;新增注册资金1610.27亿元、同比增长28.30%,新增从业人员35.23万人、同比增长19.39%,其中新增私营企业2.44万户,同比增长11.3%。

(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基本建立。 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市场主体抽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把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和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抽查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以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为核心、以投诉举报为补充的新型市场监管方式,上半年首次不定向抽查市场主体7608户。狠抓企业信息公示工作,建立企业年报工作定期通报机制,2013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为86.92%,2014年度公示率为80.16%。强化一般程序案件公示工作,截至6月底案件公示率为72%,定西达到100%。积极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已与高法、国税、地税、食药、质监等部门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机制,有5.08万户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1.29万户个体户被标记经营异常状态。

(三)消保维权工作主动有力。 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已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从9月1日起施行。不断完善全省一体化的商品质量抽检体系,依托第三方机构全面实施消费领域商品抽检工作,彻底清查不合格商品。针对消费投诉举报热点,先后对汽车消费服务、儿童用品、酒店服务等领域开展了专项整治。紧紧围绕“携手共治、畅享消费”主题,深入宣传普及新《消法》,广泛开展消费维权“五进”活动,畅通消费维权投诉渠道,查办消费侵权案件,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各级消协组织积极发挥自身职责,在构建社会共治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上半年,共受理消费投诉8389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74万元。

(四)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得到加强。 制定并报请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处置非法集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大对投资类企业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全省投资类企业减少849户。积极探索“以网管网”新模式,制定《网络交易监管指导意见》,开展2015红盾网剑行动,网监工作逐步向制度化、科技化和纵深化推进。不断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积极开展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工作,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加大违法广告查处力度。上半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5618件,案值3273万元,其中:不正当竞争案件116起、农资案件294起、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290起、商标侵权及违法广告案件305起。“大漠行”等8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省驰名商标总数达到65件。

(五)协调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实现突破。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并报请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20条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政府召开推进会,刘伟平省长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上半年共支持完成“个转企”1665户,占年度目标的55.5%。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会同人社、金融、工商联等单位通过个案剖析、现场会诊、座谈讨论等形式,深入研究破解非公经济发展的隐形壁垒,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先锋引领行动”,广泛开展“三岗联创”,深入打造非公党建“升级版”。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非公企业党员94603人,建立党组织23607个,覆盖企业43675户,覆盖率达26.4%,规模以上企业和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企业的党组织组建率均达到了100%。

(六)基础保障建设进一步夯实。 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专题研讨、警示教育等活动,深化了“四风”整治。根据省委“工作落实年”部署,大力开展“法治工商和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促进了工商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完善了履行职责的法治保障。持续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上半年共争取工商所新建和维修项目57个,建设资金2953万元。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上半年,省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培训人员2866人。按照公布“三张清单一张网”要求,共整合清理出行政权力301项、公共服务事项11项、责任事项2103项、追责情形2636项,目前正在按清理后的“权责清单”编制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坚持把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起来,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求,着力抓好惠民项目和改善民生两大重点,双联取得了新进展。

从总体上看,工商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王三运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予以肯定,刘伟平省长对非公经济发展和商事制度改革等工作亲自安排部署,李荣灿副省长多次到工商部门及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极大增强了我们推进改革的信心。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改革的协调性不够。 当前,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已从工商系统的自身改革发展到相关部门的配套改革。一方面,由于顶层设计滞后,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与改革要求不同步,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不顺畅,影响了改革措施的推行。如“前置”改“后置”中,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之间的职责尚未厘清,部门承接机制跟不上,很容易形成监管空白。另一方面,体制改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造成思想认识不统一,监管力量不集中,也使一些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改革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二是工作推进落实不平衡。 从上半年一些重点工作的推进来看,地区间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如企业年报信息公示率最高的市州达到93.01%,最低的为74.29%;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有7个市州公示率超过了95%,但有5个市州尚不足50%,有的才刚刚启动;扶持“个转企”工作中,10个市州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最高的达到100%,但有4个市州没有完成预期目标,其中最低的两个市州不足20%。

三是对改革重点领域问题研究不够。 商事制度改革是“”“”“”紧密相联的系统工程,市场准入的“宽进”要靠事中事后的“严管”来保障。但从当前实践看,由于对改革任务研究不透,相关配套制度没有及时跟上,缺乏具体操作的规范和指引,致使一些任务“放下去”之后基层没有很好“接得上”,出现了断层和断档的问题。

四是能力素质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 工商队伍年龄偏大、专业型人才匮乏、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表现的更为突出。分级管理后,部分县区经费保障、执法装备、办公设施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与完成地方应急性、突击性配合任务的矛盾凸显,个别地方对基层执法的干预增多,执法难度加大。同时,执法依据、执法标准不统一,有些地方办案积极性不高,存在有案不立、有案不查的问题。个别工作人员与中介机构“联手”违规收取中介费、不给好处不办事的现象依然没有绝迹。

张茅局长指出,推进改革,就是搬除前进路上的障碍,大的路障清除了,往往会出现其他的瓶颈。对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既要正确认识,也要高度重视,在下半年和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下半年,改革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全省系统要深刻领会李克强总理视察工商总局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结合工商总局座谈会要求和当前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和难点,狠抓改革措施落实,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商事制度改革是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年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改革。

1. 尽快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 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继续做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9月上中旬实现“一照一码”,确保10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是积极协调国税、地税和质监等部门,认真做好文书材料的整合规范,以及数据标准的升级对接、业务系统的改造完善,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三是加强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协作,有序做好存续市场主体新旧执照转换工作,确保平稳过渡、顺利衔接。与此同时,在严格执行好法律规章的同时,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2. 严格落实“先照后证”改革 。一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的事项,要严格规范登记程序,一律不再作为登记前置。二是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落实“先照后证”改革要求,及时修改企业登记管理业务软件系统,窗口登记注册服务人员要熟知前置审批的项目和相关要求,提高登记注册的咨询、服务水平。三是按照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共享的要求和其他适当方式,将工商登记信息及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以便审批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四是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在登记窗口、网站公布前置审批目录,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平台,宣传“先照后证”改革内容,促使企业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注册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便利企业办理登记和审批事务。

3. 深度推进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实现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和网上公示。二是结合实际进一步放宽新注册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限制,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更多提供低成本发展空间。三是全面落实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等制度,打造便捷、高效、透明的工商审批服务品牌。四是着力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启动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对多年未年检企业及2013年度、2014年度未年报和查无下落企业集中开展清理,依法予以注销或吊销。

(二)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事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简政放权,就无法调动市场的创造力;但如果监管跟不上,就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样难以激发社会的创造力。

1. 健全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 一是切实做好“双公示”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对企业公示年报信息的定向抽查工作、未公示年报信息的补报工作、列入异常经营目录的社会公示工作,督促指导企业如实公示即时信息。提早谋划2015年度企业年报工作,目标是年报公示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工作,按照刘伟平省长的指示,年底前一律上网公示。下一步,省局将对各地公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进展情况按月上报省政府、通报市县政府。二是稳步推进“双随机”抽查机制。7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要求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从市场巡查制过渡到“单随机”抽查制,再由“单随机”抽查制转向“双随机”抽查制,监管机制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市场监管的重要性,而且更体现了强化市场监管的迫切性。全系统要深刻认识和充分领会国务院精神,结合我省已实施的市场主体抽查监管办法,加快制定实施方案,从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加强抽查结果运用等方面入手,强化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力争落实“双随机”抽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健全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按照总局统一标准,建立经营异常名录系统库、严重失信名单库,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强化企业信用约束和社会监督。制定《企业信息管理办法》,明确部门报送信息的责任,规范信息公示、归集、共享和交换行为,年底前要力争实现与17个以上部门的数据接入,为构建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奠定基础。

2. 充分运用大数据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 一是高度重视大数据的运用。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工商部门承担多项牵头或配合任务。省局对大数据运用高度重视,邀请国内顶尖专家为全省系统做了专题讲座,本月初又派出考察团到福建、江西、吉林等地学习取经,目的就是要打造具有甘肃工商特色的大数据监管模式。工商部门拥有市场主体“海量”的基础信息,下一步要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现有数据的整理和挖掘,使工商数据真正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分析和预测。二是高度重视竞争政策的作用。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规范市场秩序、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政策工具。作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监管部门,简政放权、放松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制、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都是发挥竞争政策作用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从这个高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严厉查处扰乱竞争秩序的行为,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高度重视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坚持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协同管网,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监管思路和方式方法,同步推进网络监管技术平台建设、监管制度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注重工作研究和经验总结,强化分级分类管理,努力营造好网络市场的“三个环境”。四是高度重视商标广告监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双打”行动,加大对甘肃特色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力度。以高知名度商标、地理标志和涉外商标为重点,加大商标案件查处力度。以全面贯彻实施新《广告法》为契机,以传统媒体为重点,开展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药品、医疗、食品等虚假违法广告一查到底,加大对违法主体的惩治力度,建立完善广告信用“黑名单”制度、行政约谈制度。

3. 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消费维权工作。 一是结合新《消法》实施一周年和新修订的《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实施,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解读工作,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按照新消保《条例》规定,加大对霸王条款的整治力度和重点领域的消费维权工作。二是结合消费新趋势开展商品抽查,并注重抽检结果运用,落实不合格商品质量追溯制度和下架退市制度。三是深入研究消费维权数据变化与全省宏观经济形势、市场交易秩序、消费市场动态的内在联系,研究建立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商品的日常监测、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四是充分发挥消协组织作用,积极推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

(三)认真落实协调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是抓好政策落实。省局梳理汇总了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很快将印发基层。各地在全面落实这些政策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强化要素支撑。省政府决定建立全省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其中用1亿元财政资金,同省农信社合作,建立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基金;用2亿元财政资金,同甘肃银行合作,以财政补助+企业互助担保的方式,努力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支持产业升级。加强对非公经济市场主体的分类指导和服务,大力扶持非公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力争“个转企”比上年增长20%以上、“小升规”比上年增长10%。加快建立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对新设小微企业进行跟踪分析,对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力争保持70%以上的活跃度。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四是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大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企改革和政府特许经营,落实好省发改委推出的260个PPP项目,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建设等,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解决好服务非公经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五是深入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升级版”,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市场以及开发园区、商务楼宇党组织的组建力度;以“三岗联创”为载体,探索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主动为企业发展壮大牵线搭桥,使非公企业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为新形势下依法履职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我们仍处在改革调整转型时期,“”与“”的矛盾更加突出,尤其给基层基础建设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基层基础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为贯彻好总局座谈会精神,抓好基层建设,省局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意见》初稿已印发给大家,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讨论修改,尽快完善下发。一是坚持服务大局。要从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摆脱传统管理体制下的习惯思维和部门局限,针对基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把握方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力求实效。二是加强基层业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特别是强化对窗口服务人员、监管执法人员、信息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准确掌握改革的内容和要求,熟练掌握业务软件和操作流程,以适应改革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把好人员的“进口关”,通过“岗位练兵”等有效形式,注重队伍能力素质的长期建设。三是坚持重心下移。“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要按照“精局强所”的目标,把基层作为工作基点,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不断夯实工作基础。要按照“分级不分家”、职权法定和统分结合原则,以及省局“重构机制”的要求,合理划分局、所事权,确保权责相统一。四是坚持双向推进。分级管理后,基层建设要注重发挥好地方和系统两个优势。省局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关心基层,在侧重业务建设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基层排忧解难。基层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安排上得到基本保障,为全面履行好职能创造条件。

(五)深入开展“法治工商和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和支撑。 7月初,省局党组听取了“法治工商和信息化建设年”工作情况,总体进展顺利,但重要领域尚未取得突破。因此,下半年要齐头并进,攻坚克难,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依据总局统一标准,发挥好省局统筹规划和设计的作用,实现全省一体化的建设目标;要按照建设“全国一张网”的总体要求,参照“南昌经验”,积极争取列入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打破部门“割据”状态,形成系统内外的业务主动协同和信息共享,努力建好“全省一张网”,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供支撑;要树立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意识,加快推进网络监管平台建设、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电子档案系统建设、高清会议系统建设,以及大数据开发应用等工作,年底前要全部落实到位。在法治工商建设方面,要按照“法治工商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的建设目标,继续加大法律知识培训和更新,启动《广告监督管理条例》《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的修订调研工作,督促市场主体抽查监管、投资类企业监管、网络市场监管等重要制度的落实,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决策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加强对普遍性执法问题的监督力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加强全省系统的工作统筹、业务引领和执法协同;建立跨部门跨区域执法的协作机制,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

三、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优良作风保障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全省系统要以此为契机,把专题教育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市场监管各项业务衔接起来,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精神,认真解决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作风转变推动职能转变和工作落实。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党组书记要强化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既要承担深化工商改革、服务经济发展、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第一责任,也要当好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是深化责任主体意识,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真正把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担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党章和党规党纪意识,自觉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二是细化主体责任内容,按照省委“3783”和省局“5985”责任体系,制订“一岗双责”岗位责任内容,明确党组书记、班子成员 “一岗双责”具体任务和领导责任;制定主体责任清单、廉政风险清单、责任追究清单,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到底。三是实化作风建设,以“三严三实”为标杆,以“四风”问题为重点,继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的贯彻落实,当前要重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在登记注册过程中与中介机构暗箱操作收取中介费的问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办“人情案”的问题,在随机抽查过程中徇私情、谋好处的问题等。四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述纪述廉述作风制度,落实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约谈制度,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层层传导责任压力。

(二)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改革,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重大机遇,能否抓住这些机遇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科学发展,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去年以来,中央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而且是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呈现出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不仅有任务图,而且有时间表,任何一个环节拖了或者慢了,都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因此,要调动全系统的积极性,对已经推出的改革举措,加强跟踪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对新启动的改革举措或试点,加大组织和协调力度;对需要长期抓落实的项目和任务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对需要配套展开、协同推进的难点,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二是要强化创新意识。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任务越来越明确,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和善作善成的精神抓好落实。丝毫的等待和观望都将贻误我们的事业。如“双随机”抽查机制的建立、“全省一张网”的建设、“一照一码”的如期实现、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效能的提升等,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集成创新,不断凝聚改革共识和智慧,寻找破解难题的良策。三是要强化危机意识。这次总局座谈会上八个省市局介绍了经验,11号上午的党组会又听取了泽刚同志带队到4省市考察的情况,触动很大。我们许多工作与兄弟省局的差距很大,一定要克服夜郎自大的思想,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抓住几个重点工作创新突破,努力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三)主动做好内外协调沟通工作。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工商工作越来越综合,牵头出台政策文件和推动工作落实的任务越来越多,只有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转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才能把各项改革任务和牵头负责的工作组织好、落实好。在综合执法中,要加强工商、质监、食药监的协作配合,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发挥优势,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发挥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思维,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市场的统一性。在对外宣传中,一方面,加大向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政务信息报送工作,保证数量,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发出工商声音,展示工商形象。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规律,把握宣传点位和时间节点,通过宣传让社会更加了解工商、关注工商、支持工商。

同志们,改革的历程,就是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市场繁荣的历程。有什么样的革故鼎新、冲破藩篱,就有什么样的蓬勃生机和百业兴起。现在,深化改革的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的关键是抓好落实。全省系统要增强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努力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