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湖北 省农信联社一直坚持“立足社区,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现已成为湖北县域经济的主流银行、支农服务的主力银行和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近日,湖北省农信社理事长刘志高与记者面对面就湖北农信社的探索实践进行了对话。
记者:据我了解,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湖北农信社历史包袱重,自身经营困难多,金融服务实力较弱,请您结合湖北农信社的发展现状,谈谈这些年践行普惠金融的努力与成效?
刘志高:自2009年以来,湖北省联社在稳定县域法人地位、维护体系完整、坚持服务“三农”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化解历史包袱,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实力,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湖北农信社通过找市长、找市场、找自身发展潜力,加快推进改革。截至4月底,消化历史包袱220亿元,加上第一轮县级联社统一法人改革消化的100亿元,共消化包袱320亿元,占包袱总额的94%。全省77家法人机构中,有50家银行机构挂牌(农商行44家,农合行6家),14家获准批筹。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主要监管指标均达到良好银行水平。存款、贷款双双跃居全省银行业第一,90%县域行社贷款份额排当地第一,资金实力和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已经具备了开展普惠金融的能力。
记者:那么,如何才能将发展普惠金融的工作与 银监会 的工作重心进行有效的对接呢?
刘志高:首先,湖北农信社围绕银监会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和湖北银监局电话银行乡村全覆盖工程,实施“五个对接五个全覆盖”。一是对接传统农户,推进支农联系卡全覆盖。二是对接农村经营大户,推进调查建档全覆盖。三是对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合作洽谈全覆盖。现在已与1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四是对接涉农企业,推进建立服务关系全覆盖,并建立了包括3万多家涉农企业的信息库。五是对接行政村,推进电话银行全覆盖,实现补贴发放、费用代收、缴费参保“一卡通”。同时,大力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实行贷款品种等“八公开”,推行“一站式服务”。
其次,2013年以来,在湖北银监局指导下,湖北农信社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双基双赢合作贷款新模式,将基层行社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与基层党组织的信息、资源和组织优势有机对接,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各行社与当地县委组织部联合发文,加强组织推动;基层行社与试点村签订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在试点村设立信贷工作室或普惠金融服务点,与村党支部共同打造普惠金融示范点。基层行社和村支部共同成立“双基双赢”合作贷款专营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金融宣传、业务咨询和信贷调查。
为了解决农村经营大户贷款需求问题,推行联保、基金担保等联合增信方式,先后推出了“行业协会+农户”等服务模式。贷款运行期间,村支部和基层行社每月对农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碰头,共同管理。贷款到期后,村支部协助清收。对清收效果好、贡献大的村支部,市县行社给予一定激励。截至4月底,已与3033个基层党组织合作,授信“双基”贷款18.06亿元,累计发放9.46亿元,支持了农户7020户。试点一年多来,双基双赢合作贷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再次,围绕银监会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湖北农信社创新了30多个产品支持弱势群体。一是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方式。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先后推出了担保公司涉农保证贷款、保证 保险 ( 放心保 )贷款等系列产品。发放贷款15.6亿元,惠及农村小微客户13000多户。二是创新农村产权抵押系列贷款。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推出了活物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产品,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拓展农村抵押范围。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2亿多元。三是创新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贷款。2006年起,与省团委合作,在全省实施农村青年诚信创业计划,累计发放贷款15.3亿元,支持18000多名农村青年创业。四是创新巾帼创业贷款。与各级妇联合作,实施“巾帼创业工程”,累计向5900多名女性创业者发放贷款5.15亿元。省联社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五是创新残疾人专属服务方式。与省残联合作,创办专属冠名银行卡“楚天温馨卡”,目前已发卡15万张,代理资金2亿多元。
记者:湖北是劳务输出大省,请问那些离乡背井的农民工能否享受到湖北农信社的普惠金融服务?
刘志高:尽管湖北在外省务工人员达630多万人,我们秉持的原则依然是“农民工走到哪里,农信社的服务就跟到哪里”!针对其特点,湖北农信对外出农民工全面调查建档,建立联系,积极提供存款、贷款、结算、工资代发等“一揽子”服务。
提供结算服务。给每个农民工送一张金融服务联系卡和一张银行卡。在外出农民工集中地配备移动柜面终端,提供移动开卡服务。为集团客户提供代发工资服务。推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让农民工在外地享受快捷低廉的金融服务。
提供贴心服务。外出农民工回乡离乡,在车站、码头设立接待站,开展接站送站服务。邀请农民工带头人、优秀农民工代表召开联谊会,增进感情。积极帮助解决留守子女和留守老人的就学、生活等困难,真正让农信社成为外出农民工的贴心银行。
提供上门服务。在外出农民工集中地,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选派客户经理长驻外地,专门提供 法律 咨询、信息资讯、就业帮助、维权讨薪等延伸服务。
提供信贷服务。为外出农民工量身定制了财政担保中心担保、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等“创业通”系列贷款,支持农民工外出创业。同时,推出了“金梧桐回乡创业”贷款项目,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目前,建立外出农民工档案200多万份,在省外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或“外出创业金融服务中心”108个,发放农民工银行卡160多万张,为7万多外出农民工代发工资,发放农民工外出和回乡创业贷款20多亿元。
记者:刘理事长,请您谈谈多年来践行普惠金融的心得体会。
刘志高:目前,涉农贷款风险大是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难题。国家税收优惠政策2013年底已纷纷到期。建议继续给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继续对农户贷款的利息收入营业税免收,所得税按所得额90%征收,同时将额度由5万元扩大到10万元。二是继续对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执行税前扣除政策,并作长期制度安排。三是减半征收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所得税。
担保难是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农村担保难问题比较突出,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由中央、省、县各级出资,成立县域政策性“三农”融资担保机构,专门为农村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济体融资提供担保。
目前,村级金融服务点自助服务终端每台成本1000元左右,要规范服务,还需配备4000多元的保险柜和验钞机等设备,成本在5000元左右。以全湖北36000多个服务点计算,目前已投入6000多万元,后续还要追加1.5亿元。这一块服务基本免费,而且每年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维护。鉴于普惠金融前期投入成本高,建议出台政策,对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点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延伸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