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两年投入 “全面改薄”资金764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

23.11.2015  18:12

11月23日,记者从正宁县教育体育局了解到,近两年该县投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资金7640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正宁县山河初中九四班的师生正在用新配的电子白板上数学课。2014年这所学校被列为“全面改薄”项目,经过两年时间的改建,学校1707名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该校八五班学生冯嘉乐说:我们学校有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文学六大社团活动室,同学们可以投其所好,尽情学习,这些活动室不仅发展了我们的特长,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欢笑。作为一名住宿生,我非常喜欢我们的宿舍,不仅宽敞明亮,而且有人性化的管理,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温暖的感受,住在这里和在家没什么两样。

该校九七班学生杨子涵说:近两年来我校从环境、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比以前都好多了,操场上建立了许多活动器材,同学们也有了住宿楼和餐饮楼,每个班级都添加了“班班通”,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截止今年10月底,山河初中不仅新建成了餐饮住宿楼,还配备了安保器材、住宿生用床、新课桌凳、音体美器材等必要设施。


山河初中政教主任巨拴虎说:“改薄项目给我们学校办了四件实事,一是安装了班班通平台45套,装备集体电子备课室21个,安装办公电话32部,实现了网络信息化全覆盖,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实验仪器装备达到了省定二类标准,强化了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教学;三是建成了餐饮住宿楼,解决了贫困寄宿学生的住宿和就餐难题;四是创建了快乐校园,目前学校有6个艺术社团和12个体育兴趣小组,为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自创自编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花样足球操,深受学生喜爱,各项活动均定时定点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理想平台。

对山河初中来说,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项目实施之初,学校就投入大量人力,根据当前学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并在学校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山河初中教师宋清峰说:我校“全面改薄”项目数据的填报,首先是根据学校实情进行摸底调研,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网底,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和甘肃省的设备配置底线标准,制定学校“全面改薄”五年规划,通过“全面改薄”软件系统及时录入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项目的实效性。

根据山河初中“全面改薄”项目五年规划,从2014年到2018年,共实施的项目包括校舍建设、学生用床、食堂设备、计算机、硬化室外运动场地、饮水设施、图书、多媒体教室、教学仪器等12个子项目,资金总需求为2561万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90万元,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197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496万元。

与此同时,距离山河初中不远的山河小学,自2014年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以来,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校的2009名孩子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山河小学教务主任乔海平告诉记者,“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县上为我校维修危房12间,装备小学科学实验室两个,配了图书、音体美器材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安保、消防设备,自实施以来,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更重要的是为学校注入了全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

根据正宁县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 五年规划,从2014年至2018年,正宁县“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总投资为1.8亿元,计划为全县116所学校购置课桌凳14600套,学生用床3600张,图书36.8  万册,计算机1976台,配齐音体美、信息化及宿舍、食堂、饮水、采暖等教学、生活设备设施,新建教辅用房3.03万平方米,生活用房1.2万平方米。


正宁县教育体育局消息,2015年正宁县“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总投资3140万元,为全县中小学装备网络多媒体教室,购置音体美卫生器材,为23所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装备监控设备,为53所小学购置图书、教学仪器及实验室,为17所中小学购置消防设备,为4所寄宿制学校配备食堂设备。目前全县2015年所有“全面改薄”项目均在招标采购中,预计11月底可全面完成。

正宁县教育体育局项目办主任李东红说:“自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扎实开展工作,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消除了校舍安全隐患、缓解了部分学校校舍不足的现状,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据悉, “全面改薄”项目是国务院实施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的简称。该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努力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妥善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全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供稿:杨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