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公路是否多收了“三五斗”?
王健 http://blog.sina.com.cn/cctvpinglun
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整体亏损661亿元,曾引发”收费去哪儿了”的热议。近日,有“交通部相关人士”透露,因为“银行贷款年限“与”公路收费期限”不一致,661亿元的亏损额被夸大了。 (据新华社)
一直以来,收费公路的盈亏状况就倍受各界批评。一方面,从公众的直观感受而言,我国的高速路上收费站点多、收费额高、收费期限长,延期收费等“任性”的现象屡屡出现。而另一方面,从“账本”分析,我国公路的盈亏状况又堪称“糟糕”。2013年全年亏损661亿元,直观感受和账本数据之间出现了“两张皮”。
存在“两张皮”的还不止这些现象。年报显示,沪深两市A股的近20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曾接近60%。最高的重庆路桥毛利率一度超越茅台,让人感慨“飞天本领哪家强?”既然收费公路亏损严重,理应更充分地向民资开放。事实上,民资进入却并非“一路畅通”,而收费公路屡屡上演一窝蜂上马的局面。就这样,收费公路暴利并亏损着,留给公众心中无尽的问号。
“银行贷款年限“与”公路收费期限”混搭,的确可以解答“两张皮”的疑问。举个简单的例子,公路基建使用了银行贷款,应在15年内还本付息。因此,按照15年的周期计算,每年还贷的压力就比较大。661亿元的亏损额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然而事实上,我国公路收费期限往往长达25至30年,以此期限平摊,还贷压力就小很多。换句话说,通过两个概念的混搭,公路收费多收了10至15年,不只是“三五斗”那么简单。
当然,“交通部相关人士”究竟是谁,所揭示的“真相”是否确有其事,有待相关部门的权威回应。与此同时,这一事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信息公开要务求彻底。《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发布时,面对661亿元的亏损额,有媒体曾表示“信息公开应该终结问号,而不是相反”。这至少说明,我们公开的信息还不够彻底。
收费公路和民生息息相关,这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汇聚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账本算清楚,让百姓弄明白。只有“真相”出来走两步,收费公路“太任性”的印象,或许才会真正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