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可支配收入跑赢GDP

22.10.2014  04:28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数据,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此间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3799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8578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25亿元,增长7.9%。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国夏粮总产量13660万吨,比上年增加475万吨,增长3.6%;早稻总产量3401万吨,比上年减少12.5万吨,下降0.4%;秋粮有望再获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975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猪肉产量3972万吨,增长3.3%。

    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33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主营活动利润35870亿元,增长9.6%。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77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同期,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5%(实际增长11.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盛来运表示,国内外环境仍错综复杂,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走势三问

    随着21日国家统计局三季度宏观数据的发布,中国经济再次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只有拨云见日,保持客观理性,才能准确把脉中国经济的未来。

    一问:中高速如何持续?

    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普遍关注的是,四季度中国经济能否回暖,增速下降是否会成为一种惯性?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指出,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虽然经济增速换挡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慢下来’的中国经济必须保持在7.5%左右这一合理区间,稳增长丝毫不能放松。”张占斌说。

    根据测算,如果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均须保持一定速度,才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面对下行压力,盛来运认为,四季度和今后时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新“四化”、中西部后发优势、消费结构升级、改革力度加大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认识和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加快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境界。”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说。

    二问:定向调控如何继续发力?

    此前,外界纷纷猜测,一直坚持定向调控的中国政府是否会出台强刺激政策提振实体经济。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说,北京必须决定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采取更引人注目的促增长措施,包括普遍降息或者全面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但是,不少经济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强调知难而进,淡化政策刺激预期,意在利用调整期倒逼压力,因势利导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为保障经济平稳增长,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要同时下力气,一方面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一方面坚持总量稳定、定向调控的总体思路。同时,要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消除不合理因素,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三问:百姓生活会受影响吗?

    今年中秋节后,31岁的陈胜名没有返回打工地深圳,而是选择在老家江西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企业重新就业,每月能拿4000多元工资,和在深圳时相差无几。

    陈胜名的经历反映出两个现象:一是在经济增速下滑情况下,农民工工资仍在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劳动力需求保持旺盛。

    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2%,跑赢了GDP。

    “考虑到供求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整个经济运行对就业的承载能力正在加强。”盛来运说。

    与此同时,在收入增长、CPI温和的情况下,消费成为一大亮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8%,网上零售额更是大增49.9%。

    “现阶段经济增速本身没有过去那么重要,这时候要追求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增长,而不是为了增长而增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立指出,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以消费为主的需求结构和以三产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形成,过去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会在消费升级、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自主创新驱动下有一个“恢复式”发展,最终使百姓受益。    □据新华社电

    ■新闻分析

    从“三季报”读出什么?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成绩单”,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在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时期,这份“三季报”释放了哪些信息?

    多因共振致三季度增速回落

    “除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三季度以来‘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过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是分析三季度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

    他具体解释说,所谓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和房地产持续调整累积效应有所增加,短期影响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作为房地产建筑商,位于天津的林州四建公司总经理万晓通对于房地产市场低迷所带来的压力感受深刻,“虽然今年合同额目标完成了,可下一步的市场形势仍旧看不清楚。

    据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1至9月,我国工业、投资、消费等宏观经济数据较上半年下行,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投资与上半年相比增速回落幅度最深,分别下降1.2个和1.6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前三季度“三驾马车”中消费、出口大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保持较高水平,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三季度经济增速小幅下滑也与最近几月企业去库存有关。二季度经济有所反弹,企业对市场前景偏乐观,但这与下半年宏观经济实际发展有一定反差,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倾向对库存有所调整。

    他认为,进入四季度,随着企业信心有所改善,去库存活动预计将较三季度有所减缓,这将对未来几月经济走势进一步改善形成支撑。

    结构优化增强发展韧性

    谈及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说,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决策者已决心将经济由投资驱动向由消费和创新驱动转变,这在短期内可能使经济放缓。但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使经济增长朝着更依赖内生动力、更具包容性方向发展。

    盛来运表示,尽管三季度GDP增速有所放缓,但国民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这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实属不易。

    中国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应如何理解?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比较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保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种坦然接受增速放缓的底气来自于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好势头:

    服务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孕育着新的突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8.5%,比投资约高7个百分点,经济再平衡态势明显;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高于同期GDP增速0.8个百分点,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内部收入差距有所改善。

    更重要的是,1至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盛来运认为,这说明整个经济运行对就业的承载能力加强,增加了承受失业压力的弹性。

    短期波动不改宏观调控定力

    “自贸区内通关速度比区外要快一到两天,去年我们位于洋山的分公司业务额同比增长50%,明年有信心继续增长三成。”作为乔信国际货运总经理,杨醒强体会到了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保持了政策定力,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盛来运表示,随着这一系列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政策措施继续发挥效应,加之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等有利条件,四季度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

    张立群分析说,目前来看房地产投资是影响投资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但如果政策引导得当,四季度增速有望“由落转稳”。

    “我们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还需增强信心。”他说,下一步宏观政策仍要坚持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结合,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更多地支持小微企业,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付出更大努力。       □据新华社电